语录网随笔 那些渐行渐远的年味(四):大年三十守岁,喝隔年酒

那些渐行渐远的年味(四):大年三十守岁,喝隔年酒

#元气过新年#

从腊月二十五开始,陆陆续续购买年货,把春节期间全家人吃的东西都要准备好,比如饺子、面条、年糕(北方年糕:黍子面加大枣,不是四川吃火锅的年糕)、豆包、馒头、炖肉等等。春节期间基本不会煮生米、生饭,都是熟食,热一下就吃,直到“破五”,正月初五。

年糕

腊月二十九晚上,奶奶会派出我跟弟弟去“照针儿”,就是请祖宗先人回家过年吃饺子。好像要提着红灯笼,在门口的麦苗地里走一圈,口中还要不停的念着“回家吃过年了”。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奶奶之后,爸爸妈妈已经完全不懂这些了。虽然有点迷信,但这些传统,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已经慢慢都消失了吧。

很快到了除夕。这天要再次打扫一下卫生,门口贴上春联,院子、屋里洒水。春联都是自己家写,那时候爷爷、爸爸的毛笔字都特别厉害,尤其是爸爸,我觉得比现在所谓的书法家们写字规矩严正多了,可惜我一样没学会。院子里还有单独拉一盏灯,晚上要照亮院子,也方便晚上喝“隔年酒”的人们。除夕晚上吃饺子。饺子煮好上桌后,奶奶要指挥我去放鞭炮。鞭炮的仪式感很强,告诉周围邻居,我家开始吃饺子了。包饺子时常常会在里面包上一枚硬币,代表着新的一年的福气运气。吃到一个包着硬币的饺子,便成了我跟弟弟最期盼的一件趣事。而弟弟总是吃亏的,因为他饭量小,吃到的几率太低了,哈哈。

大年三十下午还要提前把新衣服拿出来准备好,我最惦记的反而是鞭炮。因为大年初一是不能翻箱倒柜的,免得漏财。

晚饭后,好像还要烧香烧纸供奉诸神,都是奶奶带着我和弟弟三人组,她忠实的跟班加信徒,但实在记不到具体什么事情了。然后就开始守岁了。我认为除夕的守岁和初一的拜年是最富年味也最能亲密乡亲关系的日子了。

在爷爷奶奶炕上摆上一个方桌(后来新家用床后就在卧室地上摆圆桌了),瓜子、花生、糖果摆起,还有猪耳朵、熏肉、烧鸡等下酒菜摆上,一盒烟,一瓶酒,几个杯子。爷爷奶奶带着我和弟弟坐炕上开始看春晚,静候前来喝“隔年酒”的后辈们。一般大一点的男子都要去。我记得自己10岁好像就带着弟弟开始去喝“隔年酒”,拎着一瓶酒,一个口袋装糖和瓜子(那时候就超爱吃瓜子,直到现在,所以有了瓜子牙,拿着瓜子抬手一放,刚好卡在那个位置,准确率100%)。

这才是春节的风景

年味在这里

很快那些堂叔、堂伯什么的都陆陆续续过来了。先敬长辈一杯酒,拜年了。然后坐下来陪着爷爷奶奶聊聊天,说说往事,聊聊现在,再谈谈孩子,一年就过了。既是一个交流,也是一种汇报,一年了,向一个家族的长辈们汇报一下。从道德上就限制了很多人的行为,做了出格的事情不好向老人汇报啊。刚开始喝隔年酒的都是很清醒的,及至半夜,甚至有时候都快睡下了,开始来醉鬼了。呵呵,喝了一晚上了,走家串户,有些便有些醉了,但心里依然记得有哪家还没去。这时候爷爷便不准他们再喝了,强制他们在屋里坐一会,喝点热水,清醒点再走。我便是那时候开始喝酒的,替爷爷喝。

大地红也许是这样来的吧

除夕十二点,鞭炮再次响起,到处烟花绚烂,鞭炮齐鸣,迎接新的一年了。奶奶还要带着两个小信徒去“接灶神”,贴上新的灶神,点上香火,迎接上天汇报工作的财神回来。

浓浓的年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52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