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诗词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四首夏雨诗词,送您一夏清凉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四首夏雨诗词,送您一夏清凉

视频推荐

步骤/方法

春雨缠绵,秋雨萧瑟,夏天的雨是个暴脾气,噼里啪啦一阵子,来得快去得也快,绝不拖泥带水。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夏日熏风,烈日灼灼,最让人欣喜的莫过于一场及时雨,即可以洗涤尘埃,又可以缓解心灵的疲惫。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古诗词里夏雨总是伴随着清新明亮,带给人无限的惬意和凉爽,现在就和我一起走进诗词里的夏雨,去感受那份夏日的美好。

01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唐 施肩吾《夏雨后题清荷兰若》

赏析:夏雨过后,僧舍愈加清凉,竹树愈加青翠,山中的空气愈加的清新宜人,

忽然拂过一缕清风,池塘里的莲叶被轻轻地吹起,那蓄积在莲叶中央的水珠如水银一般倾泻到池水里。

僧舍是清凉的,竹树是清凉的,带着水珠的荷叶是清凉的,雨水洗涤过的空气亦是清凉的。

夏日的燥热就被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一扫而光,雨后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自然,令人感到惬意舒爽。

诗人简介:施肩吾,字东斋,号栖真子,唐宪宗元和十五年进士,后被钦点为状元,诗人,道学家,有《钟吕传道集》等著作传世。

02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宋 刘攽《雨后池上》

赏析:一场大雨过后,池塘的水涨得满满的,水面平静,就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一般,岸边房屋的倒影清晰地映照在水中。

忽然拂过一缕清风,那些下垂的柳条轻轻摇曳,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地发出清脆的响声。

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这就是夏雨该有的样子,行动的时候雷厉风行,静止的时候心如止水,即可以热烈奔放,也可以清凉惬意,就是让你喜不自胜满心欢喜。

诗人简介:刘攽,字贡夫,号公非,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宋庆历进士,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有《宋汉刊误》等著作传世。

03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唐 裴度《夏日对雨》

赏析:夏日炎炎,酷暑难捱,诗人登楼避暑,没料到碰上雨天。

忽然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裹挟着暴雨顷刻而至。

雨来得太突然了,一下子就把地面打湿了,大街上的人们都忙不迭地四处躲避。

一会儿,雨过天晴,碧空如洗,水风习习,荷花的清香氤氲在水汽中,沁人心脾,令人感到分外惬意。

夏天的雨像个顽皮的孩子,总爱带给人出其不意的惊喜,刚刚还艳阳高照,忽然就骤雨倾盆,令人防不胜防。

诗人简介:裴度,字中立,唐德宗贞元五年进士,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交往甚密,其诗文在《全唐文》等中有录。

04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旁有堕钗横。——宋 欧阳修《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

赏析:傍晚时分,隐隐地一阵雷声过后,稀疏的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池塘里的荷叶上,霎时池上烟雨蒙蒙。

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雨过云收,只一会功夫天就放晴了。

雨后晚晴,碧空如洗,斜阳如画,一弯被遮断的彩虹在小楼的西角若隐若现。

夏日的雨后的景色清新明媚如诗如画,令倚栏赏景的人久久不愿离去,直到天边冉冉升起一弯新月。

夜深了,人归帘下,女主人公床上的竹席纹路平展,好像清凉的水波一般,床头放着水晶枕,金钗横放在枕边。

词的上片写小楼窗外的景色,女主人公独倚画栏,从闻雷听雨,到雨后晚晴断虹明媚,再到月华初生,直到夜深了,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室内。

词的下片写女主人室内的精美华丽,玉钩垂,帘旌下,簟纹平,水晶枕,这注定是一个清凉舒爽的美好夏夜。

轻雷疏雨,小楼彩虹,雨后晚晴,新月婉婉,夏日的景象在词人的笔下达到了一个极美的境界,清新自然,静谧唯美,雅致脱俗,充满诗情画意。

词人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世称欧阳文忠,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集》等著作传世。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白朴的夏日雨后,池水满涨,水风清凉,瓜果甜脆,绿荫垂檐。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

李重元的夏季雨后,有清风,有花香,还有沁人心脾的瓜果香。

无人嫌夏雨,众木共欣荣。

夏雨不仅带来清凉惬意,亦滋润万物,令其生长繁茂,以待丰年。

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花儿带雨浓,这就是夏日最恬静美好的景象了吧。

炎炎夏日,愿总有一场及时雨给您凉爽和舒爽,如若它姗姗来迟,那就先读读关于夏雨的诗词吧,那里亦有清凉和惬意……

本文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4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