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萨达姆小心翼翼塑造形象:残暴、独裁、不近人情,14岁枪杀老师

萨达姆小心翼翼塑造形象:残暴、独裁、不近人情,14岁枪杀老师

萨达姆存世的形象,始终是残暴、荒淫、独裁、不近人情的。但有人却说,他是一个有着亲和力,对人大方,热爱人民的人。到底谁说得才对呢,其实萨达姆的性格形成,和他童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提克里特是萨达姆的故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曾在这里留下一座军事堡垒。几条看似壮观的战壕,和一片埋葬骸骨的公墓。这就是游客所认为他们存在过的痕迹。然而对于提克里特人来说,英国荼毒了当地多年,在这里英国士兵才是人,伊拉克牧民只是狗。

狄格里斯河中,时常有着英国军舰巡视,每当士兵和当地人发生纠纷时,军舰总能以最快的速度前来威慑。

1937年,著名的英国旅行家弗雷娅出版了一本书,书中描绘了巴格达的景色和她对当地的印象,在她的书中有着历史的厚重,有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唯独没有人民的痛苦。这里也是12世纪穆斯林领袖萨拉丁出生的地方,她怀着朝圣的心情记录下了在巴格达的故事。

从侧面反映了,她对当地得印象偏向于唯美,沉浸在自己得幻想中,《巴格达印象》一书,在国际上广受关注,人们一直认为伊拉克是多灾多难的,结果在书中看到的却非常得富有和充满朝气。实际上这时候的伊拉克已经逐渐被英国统治,高层执行官员大多受到了西方主义的影响。

就在这本书发行的同一年,提克里特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中,名叫萨达姆的男婴出生了。由于男婴的父亲在他出生几个月前就去世了,孩子的取名就只能交给他的叔叔。叔叔以当地的风俗,从他父亲身上截取了一部分名字,孩子因此也叫萨达姆·侯赛因。

萨达姆从小的经历就非常坎坷,母亲萨卜哈虽然爱他,但是作为一个没有依靠的女人,她迫于形势,只能改嫁。萨卜哈,带着萨达姆这个拖油瓶,几经辗转,最后选择了和家族中的一个亲戚再婚,双方也各自有着孩子,但可以想象,在伊拉克这种男尊女卑的国家里,萨卜哈遭到了歧视。

萨卜哈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即使生活中的重担压得喘不开气,她依然每天带着笑容,把最好的一面留给萨达姆。萨达姆的童年中,体格健壮的母亲因为不断地操劳,也最终变得瘦弱不堪。他们在继父家中,每天吃的是最差的食物,干最重的活,这也让外表看似开朗的萨达姆,心中逐渐变得黑暗。

作为继父,这名叫哈桑的男人,不仅没有历史上刺客教派领袖那般英明,反倒因为薄有资产,变得肥胖无比,哈桑是个文盲,不喜欢劳作,从自己父亲的父亲那里,继承了很大一笔遗产,也让他更加的不愿上进。从萨达姆眼中,只看到了这个男人对他人的压榨,他手中时常拿着一把枪,腰间别着匕首,嘴中烟斗从不停歇,好像古时代的奴隶主。

长期的营养不良,让萨达姆开始沉迷偷窃,从开始邻居少了一个鸡蛋,到后来丢失了一只羊羔,逐渐也暴露了他。这个时候哈桑选择重重的鞭打萨达姆,还是母亲萨卜哈选择代替承受,看着她痛苦的模样,萨达姆心中出现了想要获得权力的想法。

“快看婊子养的,没有父亲的孬种”!萨达姆的日常就是这么被称呼的。在他此后回忆童年时,总是说道:“即使童年如何不幸,但都不是你逃避的原因!”提克里特在英国统治期间,人民的生活艰难,很少有人穿得起鞋子,市面上最昂贵的货物就是英国士兵不需要的罐头食物。而他们却需要拿最好的羊肉,最美的女孩给对方享受。

苦难的生活也造就了萨达姆坚韧不拔的性格,1947年的夏天,他和自己的表兄来到河边玩耍,其他的孩子都在捕鱼或者嬉戏,只有表兄却是一脸认真的,在河沙上画着一些字母。他如此对萨达姆说道:“这是在学校中学到的,我们只有努力地学习他国文化,才能用这种手段反制对方!”这样为萨达姆埋下了一个种子。

10岁的萨达姆独自一个人出逃,不远万里地去投奔叔叔。叔叔海拉拉一直认为萨达姆过得不错,结果看到他瘦弱的模样愤怒了,他从萨达姆继父那里要过了抚养权,愿意承担这个孩子的一些教育费用。

萨达姆上了提克里特的一个小学,也因为他的年纪比较大,和班里的其他人格格不入。他对阅读充满热情,但脱离不了依然是个孩子的事实。他仗着年纪成了学校的一霸,时常带着愿意听从他的人恶作剧。一次萨达姆假装和老师拥抱,却偷偷地把一条蛇放在了他的长袍里,老师被吓得大病一场。

修养结束后,他对萨达姆进行了最严厉的教育。“你这没有父亲的野种,上学可是你加入高等人群唯一的通道,这次我一定要开除你!”伊拉克可没有什么不能体罚的教育制度,他们崇尚暴力能让人记忆深刻,萨达姆也遭到了老师的殴打。这次的确让萨达姆印象深刻,以至于在此后的几年,他一直想要杀了这位老师。

14岁的时候,萨达姆一直痛恨的那位老师,陡然宣布辞职,从此离开了这座城市。不少学生传闻,萨达姆曾枪杀过这位老师。那是一个静谧的傍晚,老师在家中休息,“咚咚”敲门声传来,他吩咐自己的弟弟去开门,结果只听到一声枪响,他立刻躲进了屋内。好在弟弟只是被打中大腿,他之后听到了弟弟的形容,是一个少年骑马的模样。

正好这段时间内,萨达姆曾经向朋友借取过枪支,老师考虑再三,不得不放弃学校的教育工作,从此背井离乡。不论枪杀老师事件是否为真,萨达姆无疑是出名了,很多人开始信服他,以他为中心,这也让萨达姆知道,和善、宽容换不来大家的敬畏,只有强大、暴力才能达到他的目的。

从此他学会了伪装,他需要是所有人听从他,而不是看不起他。长期的性格,也造成了他长大后的行事风格,残暴、独断,听不了别人的建议。当然在一个人能力足够时,这是一个优点,但当他垂垂老矣,变得优柔寡断的时候,这就成了压垮霸权的最后一根线。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右上方关注,每天都有新的更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40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