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诗词 苏轼行雨中,无意中见牡丹绽放,随手四句诗,竟引出千古风流

苏轼行雨中,无意中见牡丹绽放,随手四句诗,竟引出千古风流

#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

那一年春天,苏轼行于沙湖道中,遇雨,又没有雨具,左右皆狼狈,而苏轼“独不觉”,并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莫听穿林打叶声

这是一种多么达观的境界呀,积极乐观,总是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那又是一个春天,不觉又下起了雨。那苏轼这次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雨中明庆赏牡丹》

霏霏雨露作清妍,烁烁明灯照欲然。

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

明庆寺,据《咸淳临安志》记载,在当时杭州城木子巷北。咸淳是南宋度宗的年号。唐大中二年即848年由僧景初建,名灵隐院。祥符五年即1012年改为明庆寺。

灵隐寺

苏轼来到杭州,由于是副手,事情不多。于是就有时间去访古迹,寻名胜。他特别喜欢与僧人交往,看古木幽深,吃粗茶淡饭,品空空之境。

这一天,他冒雨来到了木子巷北的明庆寺,无意中看到了院子里的牡丹,在雨水的冲刷下,更加亮丽,妩媚动人,尤其是那红色的,更加妖艳。他不禁心动,提笔就留诗一首。

烁烁明灯照欲然

我感觉读苏轼的诗,是需要慢慢品的。就像书读百遍,就像一杯香茶,就像一盅老酒。需要一点点去体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的每一句诗吧。

霏霏雨露作清妍。

霏霏是雨很盛的样子。雨露就是雨水。清妍是美好的意思。这句意思是经过雨水的冲刷,寺院里的牡丹更美丽妖艳了。

那一定是一场很密很大的雨,天是阴着的,雨一直在下。我们一般常会在下雨天,心情不快。而苏轼没有,他去了寺院,寻到了盛开的牡丹。所以,我想他心里也一定在怒放着花朵。所以说,是雨水让他无意中发现了美好。

雨中牡丹

烁烁灯光照欲然。

烁烁:光芒闪动貌。韩愈《芍药》,红灯烁烁绿盘龙,意思是说花朵如闪闪的红灯,枝叶似绿色的盘龙。这句诗苏轼化用了韩诗,牡丹花就像闪闪的红灯,又像要燃烧着的团团火焰。

我想这里不是佛寺的灯光,那一定是红红的牡丹。经过苏轼的比喻,更加形象生动。让全诗活了起来。不过,这还不是高潮。再往下读。

欲然

明日春阴花未老

春阴这里指春日的时光。老:与“嫩”相对。这句意思是,在这大好的春光里,花还开得正盛。

诗歌是讲究起承转合的。如果第一句是以雨天院子里的牡丹起笔的话,第二句则是承接,继续渲染雨中牡丹的妖艳。这第三句则角度似乎有所变化,那怎么变呢?

炸牡丹

故应未忍着酥煎

故:缘故,原因。未忍:不忍心。着:用。

着酥煎,这里引用一个典故。宋代邱璿的《洛阳贵尚录》是一本专门讲牡丹的书,可惜后来失传了。这本书里品题牡丹,以姚黄为王,魏红为妃,而以诸花各分等级役属之,又一一详其宜忌,其体略如李商隐《杂纂》。这本书里讲了一个故事,孟蜀时,兵部贰卿李昊,每当牡丹花开,就把牡丹送给亲友,并且又以牛酥一同赠送给他们,告诉他们当花谢了,就可以煎食之了。

其实苏轼也在他的诗《雨中看牡丹》说,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牛酥是什么呢?就是牛奶中提炼出来的酥油。

故应未忍着酥煎

原来苏轼看到了牡丹,又想到了炸牡丹呀。人们说,他发明了东坡肚子、东坡肉、东坡羹、东坡烧卖…原来还有一个炸牡丹呀。这是真的吗?

当然不是了,那不是还有李昊吗?不过,苏轼由此牡丹花想到了油酥牡丹却是没错的。而当时人们真的会将微凋状态的花片炸熟了品尝。宋代林洪所作的《山家清供》也提到,南宋初年,吴太后喜欢将“牡丹瓣”“用微面裹,煠之以酥”。

酥煎牡丹

这就是苏轼的牡丹诗。一个赏字,贯穿全篇。从牡丹的形色,到牡丹的别样功用,都是透露着对牡丹的热爱,爱看,爱吃,爱它的象征意义。而这种爱,又绝不仅仅是牡丹,而是大自然,整个社会生活。

他可以雨中看到牡丹,也可以看到雨后的太阳,还可以沙滩,所以他会说,霏霏雨露作清妍,他会说,山头斜照却相迎,他还会说,淡烟疏柳媚晴滩。


这就是苏轼,达观的境界,对生活满满的爱。有了这些,我们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36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