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探秘苏东坡》| 情感东坡⑩:参寥与佛印

《探秘苏东坡》| 情感东坡⑩:参寥与佛印

□文/刘寅

苏轼一生信佛,身边的女性也如此,王弗、王润之、王朝云,均是向佛向善之人。苏轼与北宋许多有名的和尚高僧都是好朋友,这里我们挑选两位与他关系最密的和尚,一位是参寥子,另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佛印。他们,又与苏轼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先看参寥子,此人生于浙江於潜县,本姓何,名道潜,字参寥。这人从小不沾荤腥,很早就剃了头当了和尚。他与苏东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相识,之后交往甚多。我们上一篇里也提到过,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参寥子不远千里来看望他,并随他住了一年多。后来苏轼屡次被贬,参寥子也跟着遭了些罪。

再说佛印,这是北宋赫赫有名的大和尚,俗姓林,字觉老,法名了元,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相传他小时候是个天才,三岁读《论语》,五岁通诗三千首,聪明伶俐不在话下。他与苏东坡是一生至交,二人于庐山初见,其实之前已知晓彼此并互通过书信。元丰七年(1084),苏轼与参寥同往庐山游玩,途遇佛印,北宋大学士与两位大和尚由此生出了许多趣事。我们今天的故事也从庐山开始。

元丰七年初,神宗欲复起苏轼。朝廷告书下,苏轼量移汝州,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苏轼在黄州过得好好的,还有了买田长居的念头。然而朝廷诏书下来,也只能无奈了。陈慥送他至江西九江,而参寥子拉着他要往庐山一游,此时佛印和尚也于庐山静候苏轼。

庐山不算高,平均海拔1000多米,主峰汉阳峰1474米。然而山形怪伟,孤峰直上,断崖触目,飞瀑照眼,也因此山水形胜冠绝江南。自是天下奇山,之于苏东坡而言,当然少不了要作上几首诗的。然而诗意往往是随性而至,很难刻意而为之。《初入庐山三首》, 其一云:“芒鞋轻竹杖,身挂百游钱。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这首诗其实并不见得多么高明,倒有些像行走笔记,不过还是透露出一些信息。“人人识故候”,苏大学士的名气遍布庐山上下,他与参寥子刚入庐山,一些小和尚就迎了下来,当然还有几位大和尚在山上等着。

苏轼与参寥子还有一个叫刘格的朋友同登庐山,他本是爬山高手,几年前于石钟山上“飞檐走壁”不在话下。东林寺常总禅师领了两个壮实的小沙弥下来,带了一乘轿子,要抬苏轼。苏轼摆摆手笑道:“信不信,我一口气爬上汉阳峰?”这常总禅师也是位奇人,享有庐山第一高僧的美名,他与苏轼一见如故。

著名的东林寺坐落在香炉峰下。李白曾于香炉峰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传世名句。 苏东坡在庐山,当然不会白来,总要留下点什么。一帮和尚把眼望着他,有些希冀,但又不便说破。和尚念佛讲究一个悟性,与作诗有几分相似,都在不经意之间。

东林寺外有虎溪,相传700多年前,慧远禅师接待四方访客,不论达官显贵,送客从不过虎溪。一日陶渊明与陆静修来访,三人一路畅说,十分愉快。慧远送客时已不觉过了虎溪,直到听见林中老虎咆哮声才回过神来。三人相视大笑,画工由此作《三笑图),东林寺亦设三笑堂,而苏东坡则作《三笑图赞》。苏轼自黄州以来,屡和陶诗,追慕这位东晋高人背向官场,投身自然的潇酒身姿。眼下他沿着虎溪漫步,感慨良多。

一天早晨,苏轼照例独自在虎溪旁转悠,而林间突然冒出个硕大的和尚头,朝着苏轼吼了一声,又仰面大笑。苏轼没被吓住,反盯着那奇怪的大脑袋立了半天。和尚笑过了,合掌道:“庐山佛印,恭候东坡居土久矣。”苏轼大喜, 他与佛印神交已久,今日终得见。

佛印二字,是宋神宗赐予的,天下和尚无人不晓。这大彻大悟的和尚,其实是个很有趣的人。他常与苏轼斗禅,免不了戏谑几句,话语间往往透着禅理,也十分好玩。此间他扮老虎但未吓着苏轼。“你装得不够像嘛。”苏轼笑着说。佛印道:“我本想到黄州吃你亲制的为甚酥,奈何于此处会面,看来是吃不成了。”苏轼笑道:“ 怎想佛门之中竟有你这般好吃和尚。”佛印说:“ 好吃不犯戒,不好色便是好和尚。”苏轼顺过话来:“ 和尚不好色,哪知色与空?”佛印笑答:“和尚色色,是为空空。”苏轼言:“也算得一解。”便是这般言语,语速颇快,玩笑间夹杂着言外之意。高人与高人的对话,常于细微之处见高低,苏轼与佛印参禅悟道往往打成平手,见面之后,总爱斗上几个回合。

佛印生得高大,体重两百多斤,一颗脑袋滚圆。而参寥子亦是健硕,这两个和尚站一块儿,那模样甚是好玩。苏轼一行人步行至西林寺,自来庐山已半个多月,往日群山蜂拥的各种瞬间汇于一处,加上这会儿心情不错,” 或许有诗要来。”苏东坡这样想着,撇下身后众人步人寺内,执笔向墙。写完了,退几步再看上两眼,点了点头。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许名《题西林壁》,言语淡然,亦理亦趣,其后两句供后世多少人玩味不尽。

参寥子大呼:“好个苏子瞻,西林寺从此生辉矣!”东林有李白,西林有苏轼,二人所作诗篇皆如峰峦。佛印盯着苏轼笑:“早晨斗机锋,午后禅意浓。”看来这《题西林壁》,亦有他的几分功。刚进山门的小和尚却听不懂,傻问佛印:昨日斗鸡公?

庐山之后,苏轼辗转诸多州县,期间与佛印多有往来。鉴于篇幅所限,我们就不一细刻, 仅以两则二人之间的趣事,博读者一笑。

佛印与苏轼各种斗嘴,闲人多有记载。说一日苏轼与佛印同游瘦西湖,苏轼指着河岸的一条狗道:“ 狗啃河上 (和尚)骨。”回头望着佛印有几分得意。佛印不慌不忙,将苏轼亲笔题诗的纸扇往河里一扔,道:“水流东坡诗(尸)。”似乎苏轼与佛印斗嘴,往往是输多胜少。

佛印脾性好,弥勒佛一样,任苏轼怎么取笑都不会恼。一日苏轼专要惹佛印恼,他盯着佛印看了许久,佛印不解,道:“ 子瞻观我如何?”苏轼说:“ 我观你如牛粪。”佛印仍旧不恼,笑嘻嘻地回了一句:“我观子瞻如一尊佛。”苏轼愣住了,想了一会儿,然后红了脸,没好意思接话。自是心中有佛,观人皆如佛,言下之意,苏轼此时心中有牛粪而已。

苏轼爱戏谑人,尤其是朋友,这是他的小毛病,不必遮掩。况且他天生快乐,开开这种小玩笑也在情理之中。但凡知心朋友,对待这份真情都是矜持的,从不轻易道破。平日里只颜色神情便能传意,一朝需要表达,便能汇成最动人的语言。苏轼晚年被贬黄州,佛印修书一封, 我们只节选一段,共读者品味。顺带一提,这封书信,即是我们上篇中提到的卓契顺步行几千里送家书一并捎达的。

“子瞻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到这地位不知性命所在,一生聪明要做甚么?三世诸佛则是一个 有血性汉子。子瞻若能脚下承当,把一二十年富贵功名贱如泥土。努力向前,珍重,珍重!”

在苏轼陷人困境之时,佛印一纸关切与鼓励给予了他无限的力量。其实关于苏轼与佛印,还有诸多趣事,笔者能力有限,难以全景描述,仅为读者描绘一个大致的印象而已。

作者简介:

刘寅,现为眉山市作协会员,眉山日报社编辑,有多篇新闻、散文、纪实文学作品获四川新闻奖、副刊类一等奖、眉山市东坡文艺奖等。《探秘苏东坡》为作者首部纪传体小说。

《探秘苏东坡》

该书从印象东坡、学子东坡、情感东坡、官员东坡、行走东坡、美食东坡和神秘东坡七个角度,探索苏东坡的生命轨迹的真善美的本质和精神。

购书请留言!

投稿邮箱:3304331669@qq.com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我们。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版权人及时联系。TEL:028-38166877

更多精彩内容请拿起手机微信关注“眉山东坡文化”~

来源:东坡文化网记者 刘寅

编辑:蒋萍

审核:周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35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