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经典语录 经典老人言让你受益一生的老话,【经典语录】《老人言》经典语录——让你受用一生的老话!

经典老人言让你受益一生的老话,【经典语录】《老人言》经典语录——让你受用一生的老话!

《老人言》经典语录

1、劫由业成,业由心生。欲回劫运,须正人心。世风未转,劫运难回。苦因不拔,苦果难出。

2、经云: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五恶五痛,譬如大火,焚烧人身。敢有犯此,当历恶趣。痛哉可伤。

3、太公曰:“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归之。凡人乐生而恶死,好得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4、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家安而天下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5、善为国者,御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慈弟也。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

6、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

7、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害民者有罪,进贤者有赏;官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

8、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智,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是以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邪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故其国不免于危亡。

9、人君有六守三宝。六守者,仁、义、忠、信、勇、谋;三宝者,大农、大工、大商。六守长则国昌,三宝完则国安。

10、太公曰:“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故义胜怠者王,怠胜敬者亡。”

11、无伦常,无贵贱之礼,喜听谗用举,无功者赏,无德者富,无礼义,无忠信,无圣人,无贤士,无法度,无称衡,此国之大妖也。

12、太公曰:“吏暴虐,残贼、败法、乱行,而上下不觉,此亡国之时也。夫上好货,群臣好得,而贤者逃伏,其乱至矣。”

13、待天下之贤士,勿臣而友之,则君以得天下矣。

14、太公曰:“天下有粟,圣人食之;天下有民,圣人收之;天下有物,圣人裁之。利天下者取天下,安天下者有天下,爱天下者久天下,仁天下者化天下。”

15、天子者,天下相爱如父子,此之谓天子。

16、不好生而好杀,不好成而好败,不好利而好害,不好与而好夺,不好赏而好罚;妾媵为政,内外相疑,君臣不和;拓人田宅以为台观,发人丘墓以为苑囿,仆媵衣文绣,禽兽犬马与人同食,而万民糟糠不厌,裘褐不完;其上不知而重敛,夺民财物,藏之府库;贤人逃隐于山林,小人任大职,无功而爵,无德而贵;专恣倡乐,男女昏乱,不恤万民,违阴阳之气;忠谏不听,信用邪佞。

此亡国之君治国也。

17、太公曰:“一言与身相终者,内宽而外仁者也;再言与天地相永者,是言行相副,若天地无私也;三言为诸侯雄者,是敬贤用谏,谦下于士也;四言为海内宗者,敬接不肖,无贫富,无贵贱,无善恶,无憎爱也;五言传之天下无穷者,通于否泰,顺时容养也。”

18、武王问尚父:“五帝之戒可闻乎。”尚父曰:“黄帝之时戒曰:吾之居民上也,摇摇恐夕不至朝;尧之居民上,振振如临深川;舜之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禹之居民上,栗栗恐不满日;汤之居民上,战战恐不见旦。”王曰:“寡人今新并殷居民上,翼翼惧不敢怠。”

19、太公曰:“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可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可以求天下;恩盖天下,然后可以王天下;权盖天下,然后可以不失天下;事而不疑,然后天下恃。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

20、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杀天下者,天下贼之;彻天下者,天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得天下也。

21、太公曰:“问之以言观其辞,穷之以辞观其变,与之间谍观其诚,明白显问观其德,使之以财观其贪,试之以色观其贞,告之以难观其勇,醉之以酒观其态,则贤不肖别矣。”

22、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

23、知善不行者,则谓之狂,知恶不改者谓之惑。

24、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上下相亲,谓之和;民不求而得所欲,谓之信;除天下之害,谓之仁;仁与信,和与道,帝王之器也。

25、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2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无他,唯仁之守,唯义之行。诚心守仁则能化,诚心行义则能变,变化代兴,谓之天德。

27、不诚则不能化万物,不诚则不能化万民。夫诚者,君子之守,而政事之本也。

28、君子耻不修,耻不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

29、有乱君,无乱国,禹之法未亡也,而夏不世主;文武之法犹存,而周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人者,法之源也。故有人(贤人君子),法虽省,足以遍矣;若无人,法虽具,足以乱矣。故明主急得其人也。得其人,则身逸而国治,功大而名美;若失其人,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

30、圣、哲、君子,治之源也。官人守数,君子养源。故上好礼义,尚贤使能而无贪利之心,则下亦将綦辞让,致忠信而谨于臣子矣。故政令不繁而俗美,百姓顺上,守法,而安乐之矣。

31、国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汤武兴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政令制度,所以接百姓者,有非理如豪末必不加焉。故百姓亲之如父母,为之死亡而不偷也。

32、孔子曰:“国主好见小利,好权谋,好诈,群臣亦从而成俗。群臣若是,则众庶亦不隆礼义,而好贪利矣。君臣上下之俗莫不若是,则地虽广,权必轻;人虽众,兵必弱;刑虽繁,令不下通,是谓之伤国。”

33、孟子见于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曰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3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此言太古之世,风俗醇朴,人无争心故,其气象如此。

35、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此正三代之治,乃中国极隆平之世也。

36、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失之则天理灭,人欲死,焉得不死。

37、舍财,消灾,集福,为人生一大事。

38、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佛陀教育普及推行之处所,必然获得如是实效之丰果。)

39、大乘修清净、平等、正觉之因,则成智慧、无量寿、庄严之果。

40、谨言慎行,明哲保身。

41、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42、司马光云:“君子囊括不言,以避小人之祸。”

43、范纯仁云:“戒尔勿多言,多言众所忌。不慎枢机,灾厄从此始。”

44、孔子与恶人言,故逊词以免祸。

45、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轻以疾。此程子教人者也。

46、菩萨三种顺菩提门法: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

47、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便能扭转未来,不论是自身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成功,乃至世运灾变。

48、人类大家庭,以和、平,与宽、恕相待,才能共存共荣。和平在自己内心里,唯有爱好中国传统文化,才有幸福人生;唯有爱好和平,才能带来和平。

49、古今中外大圣、大贤的教诲,才是人类亿万代生存幸福之根基,才是社会、国家、世界永恒长治久安之大道,不可不知也。

50、东方圣学,皆出自性,修之弘之,福慧无量无边。得人身,遇正教,的是百千劫希有因缘,难逢之事。

51、释迦、孔子第一正知正见,即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中义境,深广无尽。唯佛与圣,乃能究竟。一切创新者,所不能知耶。

52、英人汤恩比言:“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唯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孔孟仁义存心,忠恕为用。大乘真诚为体,慈悲妙用。

53、深信圣贤教育,能觉悟人性,唤醒人心,回头是岸。汤博士之言诚然。

54、三世如来同赞叹,十方菩萨共皈依。

55、左传曰:“夫上之所为,民之归也。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是以加刑罚焉;若上之所为,而民亦为之,乃其所也,又可禁乎?”

56、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7、保合大和,万国咸宁。

58、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居上不骄,在下不忧。

59、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60、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

61、君子以厚德载物。

6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

63、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64、蒙以养正,圣功也。

语录网网友观点: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z20220903123009bd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