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短语说说 关于家庭日的说说,“家庭日”说说我的大家庭

关于家庭日的说说,“家庭日”说说我的大家庭

今天是第28个国际“家庭日”。

国际“家庭日”的设立,原本就是鼓励人们用生命和爱心去建立温暖的家庭。

我的大家庭是所有大家庭中的一员。

说它大,首先是因为它人多。

我们全家现在总计70口人,这个数目恐怕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

父母一共生育了我们七个儿女,五女二男。

大姐成家后生育了三女二男;二姐生育了两女一男;哥嫂生育了三女一男;三姐生育了一女,四姐生育了一女一男;我和弟弟各生育一男。

第二代延续了我们老原家的一贯传统——花多子少,但并不妨碍我们人丁兴旺。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原家第三代大多生育了第二胎,使的原家这棵大树更加枝繁叶茂。

目前第四代业已开始男婚女嫁,今年年底,第五代即将出生。

其次是有大爱。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老先生曾经说过,大学之大,在于有大师。

故而言之,我认为大家之大,在于有大爱。

我们家人多,但不乏和谐。

这得益于父母给我们的传承。

父母一生持家有方,慈爱儿女,善待他人,左邻右舍有口皆碑,方圆百里名声享誉。

父母不仅用他们的勤劳和善良为我们儿女撑起了幸福的港湾,更为我们留下了“家和万事兴”——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父母在,家就在。

父母不在了,但我们的大家庭依然其乐融融。

每年的正月初三是我们大家庭的聚会日,从我记事起,几十年如一日(今年因疫情没有聚餐)。

只不过人数从当初的十几口,变成了现在的70口。

随着父母去世,每年父母的生日和忌日,我们姐弟几个都要聚在哥嫂家里, 哥嫂备一桌饭菜,我们几个围在一起,把酒言情,边吃边聊,说到儿时的好时光,一副“怎不忆当年的感慨”;说到余生,我们互道:时光不老,我们姐弟情深永远不变。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我的嫂子。

按理说在一个大家庭里最难处的不是婆媳关系,而是姑嫂关系,而在我们家却不尽相同。

哥哥在我们家排行老三,嫂子过门时上有两个大姑子,下有三个小姑子。

其间关系的复杂可想而知。

但嫂子既是哥哥的同学,又是三姐的好朋友,还和四姐同名(都叫荷英)。

加上嫂子性格直爽不会拐弯抹角,所以嫂子一进门,我们就没有把她当外人,我们的关系一直以姐妹相处,日久情深,不是亲姐妹胜似亲姐妹。

更值得一提是每年的五月端午节,嫂子总会早早的备好红枣、软米,用整整一下午的时间,蒸好一大锅蒸米(家乡的美食),赶在五月初四的下午给我们姐弟几个挨家送去,我们每年的端午节早晨,都能吃上美美的蒸米。

每年的春节前夕,嫂子又会早早的准备好茶面(也是家乡的美食),要知道茶面的工序非常繁杂,既要炒,又要磨,光时间就要差不多一星期。

但她总会在除夕前送到我们每个人家里,保证我们每家都能在春节期间喝上香浓美味的茶。

有时我们吩咐嫂子“年龄大了,不要再做了,再说超市里卖的什么都有”。

但嫂子总是说“超市里卖的怎么能和自己亲手做的相比”?是啊,吃在嘴里的是嫂子亲手制作的蒸米和茶面,但甜在心里的是嫂子那份亲人之间水化不开剑暂不断的浓浓的情!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是啊,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只有和谐的家庭才有和谐的国家,只有每个人扮演好自己家庭的角色,才有和谐的家庭 。你的角色扮演好了吗?

(下图为2005年母亲80岁生日全家照。第二排从左至右我、弟媳、弟弟、嫂子、哥哥、母亲,大姐夫、大姐、二姐、三姐、四姐。最前排的第四代正在谈婚论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z2022051303380638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