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描写香菱学诗的句子,《红楼梦》中体现出香菱学诗辛苦的句子有哪些?

描写香菱学诗的句子,《红楼梦》中体现出香菱学诗辛苦的句子有哪些?

香菱学诗。

香菱虽然是薛府买来的丫头,但她并不因自己地位低下而看轻了自己。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当她看到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们个个能诗会画时,便心生羡慕,也起了学诗的念头。

当宝钗要带她到大观园里和自己做伴时,香菱就笑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她是“得陇望蜀”,但这也说明香菱学诗心切。

在大观园里,香菱拜三位青年诗人为师。第一位是宝钗,但宝钗除了讽刺挖苦香菱外,并不曾教会她什么。宝钗心想:我能带你进大观园就给足你面子了,还教你什么诗!有时香菱拿着自己的习作请宝钗看,宝钗看了只是笑,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但究竟是怎样作法,她没有教过香菱。

香菱的第二位老师是青年诗人黛玉。黛玉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幸亏黛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在黛玉的耐心辅导下,香菱终于在梦中写下了“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的诗句。

香菱的第三位老师是青年诗人湘云。湘云跟香菱谈起诗来简直没昼没夜,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被宝钗讥笑为“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实不为过的。

应该说,香菱的三位老师都是大观园里才华出众的青年诗人,是她们把香菱领上了大观园的诗坛。看看当今的诗坛,像宝钗这样为师的居多,像黛玉和湘云这样的则少而又少,如今还有哪个诗人在真正地辅导香菱这样的文学青年学诗呢?

有一天,香菱从黛玉那里借来了《王摩诘全集》。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凡被黛玉画上红圈的,她一首都不放过。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宝钗见她这般苦心,只得随她去了。

香菱不但把黛玉要求读的诗都读了,还能仔细体会,用心琢磨。

她向黛玉汇报说:“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她还以王摩诘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在读前人的名著上,香菱下足了功夫;在创作上,她也积极实践。黛玉以《月》为题,让香菱用十四寒的韵作一首诗来。为写好这首诗,香菱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黛玉看了香菱的处女作,认为措词不雅,让她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香菱听了,默默地回来,索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地站在山坡上瞧看她。只见她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

然而这回作的诗,黛玉仍不满意。她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于是香菱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日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

众人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

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她安稳睡了,心下想:“她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她。

”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她,问她:“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

”香菱学诗的勤奋,已达到了孟郊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的地步了。

宝钗这样说宝玉:“你能够像她(香菱)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不成的。”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辞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

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如下: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香菱面聆黛玉教诲后,于是按要求借书吟读.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

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①刻苦好学,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苦学、乐学、善学)。

②她的天资好,有较高的领悟力。

③得到黛玉这个好老师的正确指点。

④环境因素。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专心致志,废寝忘食的精神.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香菱学诗 的过程表现了她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曹雪芹写给香菱的判词里有“根并荷花一茎香”这样一句。

可见,在曹雪芹看来,香菱,也就是甄英莲,是一个灵魂深处带着香气的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谓相当高的评价了。

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冰清玉洁,亭亭玉立,高贵优雅。

而香菱,也担得起这样的评价。

1、刻苦勤奋:

香菱在学诗时,勤奋刻苦,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积极努力,她还很用心,细心!

2、温柔安静:

香菱不仅模样儿标致,其为人行事比别的女孩不同,温柔安静,用凤姐的话来说,“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不上她”。

3、坚强而又懦弱:

在夏金桂进门之后,她被动地改了名字,这是多么让人悲哀.而这只是开头,在夏金桂接二连三地羞辱、欺负中,她只能被动的接受,而无力反抗。

2、延伸:简介香菱

原籍姑苏,为甄士隐独女,眉心中有一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

五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骗子拐走,在人贩子手中先是卖给冯渊,后来呆霸王薛蟠打死了冯渊,把香菱强买去做妾,改名香菱。

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曾在大观园中向黛玉学习写诗(香菱学诗)。

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后来薛蟠娶了夏金桂。

夏金桂极为嫉妒她,不仅名字被改为秋菱,还使香菱备受折磨。

在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中还险遭谋害,薛蟠出狱后,把香菱扶了正。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

你可不许腻烦的。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

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

香菱学诗: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

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

“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

“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

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

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

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

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

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

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

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

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

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

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

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

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

“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

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

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

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

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

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

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

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

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

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

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

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

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宝玉笑道:“既是这样,

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

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

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

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

‘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

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探春黛玉

都笑道:“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若说我们认真成了诗,出了这园

子,把人的牙还笑倒了呢。”宝玉道:“这也算自暴自弃了。前日我在外头和相

公们商议画儿,他们听见咱们起诗社,求我把稿子给他们瞧瞧。我就写了几首给

他们看看,谁不真心叹服。他们都抄了刻去了。”探春黛玉忙问道:“这是真话

么?”宝玉笑道:“说慌的是那架上的鹦哥。”黛玉探春听说,都道:“你真真

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宝玉道:

“这怕什么!古来闺阁中的笔墨不要传出去,如今也没有人知道了。”说着,只

见惜春打发了入画来请宝玉,宝玉方去了。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

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

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

个字去。”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

算帐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

“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

“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

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

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

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

“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

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

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

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

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

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

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

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

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

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

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

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

‘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

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

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

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

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

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

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

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

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

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

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

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

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

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

便都争着要诗看,且听下回分解。

香菱聪颖灵秀,求师心切,至诚至纯,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最终以自己的努力,取得骄人的成绩。

她冥思苦想,几乎入魔,但终以自己的苦心换得缭斯的青睐。在学诗的过程中不仅依靠聪敏更依靠勤学苦练。

第三次诗作看似梦中偶得,实是多次锤炼的结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w20220820015214e614sg-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