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猎人孙大虎死了,猎人日记 第十六章 一夜大雪冻死大老虎 两只可爱小虎命运多舛

猎人孙大虎死了,猎人日记 第十六章 一夜大雪冻死大老虎 两只可爱小虎命运多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比较冷,冬天下大雪,一个晚上雪能没过膝盖。晚上北风呼呼吹来,西伯利亚冷空气过来,流动的溪水都能冻上。家家户户大早上起来把自家门前的雪用铁锹铲到一边,当时没有院子,房子也小。从高处看,就像一条条菊花丝。

五几年的一天,听外面刷刷下了一夜的雪,第二天起来,看到小木屋外的世界一片白茫茫真干净。去小溪边打水,水还是流动的,大概是这场雪来的比较突然,温度还没有完全降下来。

吃过饭我和孙山一块去山上捡漏,猎人说的捡漏就是在有异常天气时有些体质虚弱的动物会反应迟缓或者突然暴毙。

比如夏天高温,温度高到40度时,有些动物它没赶到小溪边喝水,热死了,捡起来就是收获。

冬天忽然下大雪,有些没有提前备冬的动物就会去抢别的动物的巢穴,两者相斗,受伤的动物经过一夜的大雪,容易直接冻毙在雪地里。

我们两个拿着猎枪,往松岭沟前边的松岭山赶去,这里一到冬天因为南边的背风面比较陡峭,只有一些青阳和野生山羊可以在这里攀爬生存。大部分动物要躲在迎风面,也就是山北面。北面是一大片坡地,常年长着松柏和杂树。这个时候只要到山上的大坡地看到有鼓包的地方,运气好可能就捡到一只冻死的野猪、山鹿、野羊或者别的动物。

我们刚好住在山里,起来的又早,这种好事一般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么大的雪,很有信心能捡到猎物。

背着猎枪聊着天去往松岭山,一路上都是到膝盖深的白雪,一不小心都能把雪灌近胶鞋里面。

南面陡峭的山体还能看到黑峭壁,走到北坡一眼望过去全是白雪,有些地方在风的作用下,会堆起五六米高的“雪山”。

有角有棱,遇到这种雪堆,要特别小心雪堆北面一两米宽的地方,看着雪是平的,那里大概是沟壑。

好些个动物不注意,跳到全是雪的沟壑里,挣扎半天也不一定能出来。

我们两个就找这种“雪山”,看它前边雪只要有凹陷,就可能有猎物了。一会功夫捡了两只三四斤重的兔子,都冻死了。两个人很开心。又往前边走,去找大斜坡平地上的鼓包,看能不能找到大货。

远远看到一片比较稀疏一点的林子里有一个大鼓包。心里乐开了花,一路小跑过去。我还说这么大一个鼓包,莫不是一只野山羊吧。孙山还笑说可能真是。

百十米距离,一会就到了,走到距离雪包十多米距离,孙山拉住我,他说这包有点大又不是太大,感觉不像常见的动物。我还觉得是谁家牛跑山上冻死了呢。心里有些泄气,这要是附近山民家的半大牛跑出来,就是捡到也得给人家说,要不然吃了人家的牛心里还愧疚死。

我期待地问孙山可能是只瘦野猪呢?孙山觉得野猪不会长时间趴卧,冻死时雪堆比较宽。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反正已经到跟前了,就过去把雪扒一边,一看就知道了。

下雪后山上捡尸最好一个人拿着武器,一个人去扒雪,要是碰到还活着动物方便发出致命一击,还能有个照应。有一年两个猎人去捡漏,把雪扒开,一只没冻死的野猪一转头,大獠牙把猎人小腿都刺出血了,好在冻僵了,没有出人命。附近山民都知道这事。

我弯腰扒拉两下雪,就看到一块黑红毛露出来了,赶紧往后跳,那一瞬间吓了我一大跳。

孙山过来一看说可能是老虎吧,又扒了几下,一大块老虎背露出来了,老虎也不动,大概是冻死了。

忽然听到小老虎的叫声,奶声奶气中带着颤抖,我们两个又扒拉几下,看死去的老虎弯腰躬身,感觉肚子下边有东西,一把推开死虎,两只比家猫大些的小老虎露出了头,雪化成水把小老虎的尾巴都弄湿了,都在发抖,观之令人生怜。

当时又惊又喜,看到这两只毛茸茸的小动物很招人喜欢。我们就自作主张把小老虎拿出来装到帆布包里,带下了山。这是两只失去母亲的小老虎,养着不怕别的老虎报复。过了两三个月长到土狗这么大,小些的那只叫小豹,大的叫小虎,小虎调皮鼻子上碰出一个疤痕。

附近的老者说这是老虎,野的很,怎么也养不成狗和猫的性格。加上小老虎吃肉太厉害了,养不起了,就萌生了把两只小老虎送走的想法,当时我市区还没有动物园,有个郑州回来的老乡联系了郑州动物园的人,那边专门过来两个人把小老虎接走了。

老虎长大时活在山上,大家都怕它们,想把大老虎都打尽。

小老虎的可爱让人忍不住想养起来,这种矛盾心理让人无法理解。

那时候通信不发达,发个电报半个月工资就没了。

从小老虎被接走就再也没联系过。

有一年这位老乡回来,我们问他小老虎怎么样了,老乡也不清楚。

70年代南阳地区有动物园后,我和孙山一块去动物园,见到一只大老虎,鼻子上有一块疤痕,孙山觉得是以前我们养的小虎,冲着大老虎叫“小虎小虎”,老虎也没反应,只是抬头看了一眼我们。

养殖的老虎一般能活20到25年,当时小虎就是活着也老态龙钟了。

动物园那只虎看着比较年轻,大概率不是小虎。

这么多年过去了,再没见过这两只小老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t20220922224007d4d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