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吃饭了吗你是倒装句吗?行啊你们!怎么都说起倒装句来了一个个?|语言学午餐

吃饭了吗你是倒装句吗?行啊你们!怎么都说起倒装句来了一个个?|语言学午餐

前段时间,关于山东人喜欢用倒装句的一篇文章很火啊——

一时间在全国掀起了一股造句热潮,大家纷纷表示这么说/听话毫无压力:

至于为什么喜欢这么说话,大家也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有人说这是古已有之,看看人家孔夫子、齐宣王说话: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论语·学而》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有人说是因为“说起话来脑子跟不上,就以倒装的方式来补充”

从语言学的角度,这个现象主要涉及了两个关键词:

一是语序。

这里的语序是语法成分(比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等)的次序。所以“鸡公(公鸡)”、“人客(客人)”这些调换了两个字位置的,并不是倒装。

两个单句之间的颠倒 ——“其实听起来还挺萌的,如果习惯了的话”也不算倒装,因为两者本来就没有固定的顺序可言。

所谓“倒装”,即指一切相对于常规语序——如主谓宾——的成分之间的“颠倒”。那么有哪些种类的倒装句呢?(灰色字为正常语序)

1. 主语放在后面:

根本没压力嘛这种事

这种事根本没压力

2. 宾语放在前面:

也没有吧我觉得

我觉得也没有吧

3. 状语放在后面:

电影开始了快

电影快开始了

你太过分了简直

你简直太过分了

4. 补语放在前面:

好开心啊他玩得

他玩得好开心啊

5. (部分)谓语前置:

回家了他大概

他大概回家了

……

这些句子被称为易位句,是口语交际中常见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非正式的口语表达场合,说话人比较急切或者随意,把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主要信息先说出来,然后再补充次要信息”(沈阳 郭锐 2014:291)。

这种语序的变动,是语用层面的,临时性的。类型学会把不同语言划分成“主谓宾”、“主宾谓”、“宾主谓”等等多种类型,但不会因为现代汉语有这种临时的宾语前置现象就认为它不是“主谓宾”类型。

为什么我们可以这样临时地“颠三倒四”地说话但不影响理解?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们的“颠倒”其实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得满足“不影响理解”这个条件。

比如,我们不会把“你们仔细看看”颠倒成“仔细看看你们”,因为这样一来会引起歧义甚至改变意思;

我们也不会把“不一直都这么说话吗”颠倒成“都这么说话吗不一直?”,因为“不一直”不是一个成分,不能移出。

比如,把“我喜欢你”说成“喜欢你我”也显得不那么通顺——事实上,我们发现,不少主语后置都出现在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中:

都好好说话大家!

看懂了你们?

要不要跟山东人学起来你们!

喜欢你我!

太坏他们!

这些句子的特点是都有“啊”、“吗”、“了”这样的语气助词,清晰地标记了句子的轮廓,让我们很容易把后置成分复原回去。

再比如,我们不太会把“大家都好好说话啊”颠倒成“好好啊大家都说话”,原因是颠倒后的前置部分只剩了一个修饰成分“好好(地)”,并不能把句子的主要信息传达出来,且这里的后置的部分显然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次要信息。

小结一下,这些易位句(陆俭明 1980,杨德峰 2001)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易位句的语句重音和意义重心在前置部分,后置部分一般可轻读;

2. 可复原到常规语序,复位后句意不变;

3. 句末语气词紧跟于前置部分之后。

既然并没有特别地影响句子意义,那为什么我们还要用“倒装句”呢?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关键词:焦点

这个“焦点”跟物理、数学没什么关系。在语言学上,“焦点”是指一个句子中意义比较突出、传达新信息的部分;与之相对地是“预设”,通常指会话中已经交代过的旧信息。

举个栗子,同样一句话“小明想喝咖啡”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焦点:

语境A

-- 小明想喝什么?

-- 小明想喝[咖啡]。

语境A中,大家已知的信息是小明想喝某东西,通过特殊疑问句提问小明想喝的是什么。答句中“咖啡”是对问句的直接回答,提供了新信息,因此是这句话的焦点。

语境B

-- 谁想喝咖啡?

-- [小明]想喝咖啡。

语境B中,大家已知的信息是某人想喝咖啡,答句中“小明”是对该问句的直接回答,提供了新信息,因此是这句话的焦点。

如何标记某个成分是焦点呢?一方面我们可以用重读、延长等语音上的手段强调新信息;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采用移位的方式,比如我们刚才一直在说的“倒装句”。

“咖啡啊小明想喝”或“想喝咖啡啊小明”相对于“小明想喝咖啡啊”就是一种突出焦点的方式,直接的证明就是,前者只能用于语境A的回答而不能用于语境B:

-- 小明想喝什么?

-- 咖啡啊小明想喝/想喝咖啡啊小明。

-- 谁想喝咖啡?

-- ??咖啡啊小明想喝/??想喝咖啡啊小明。(“??”表示句子用在该语境下很奇怪)

再举个栗子,“好开心啊他看书看得”突出的新信息是补语部分“好开心”,因此它用于以下语境的回答就很合适:

-- 他看书看得怎么样?

-- 好开心啊他看书看得。

但是如果语境中讨论的焦点不是补语“怎么样”,而是别的,这样的回答就会觉得怪怪的:

-- 他看什么看得好开心啊?

-- ??好开心啊他看书看得。

不过如果我们把焦点信息放回到前置部分,这个对话听起来又没那么奇怪了:

-- 他看什么看得好开心?

-- 看书看得好开心啊他。

所以说,倒装句是我们在口语场合常用的一种突出新信息的会话手段,并不只有山东人会用。

不过话说回来,是不是某些地域受方言影响确实相对更喜欢用这样的句子呢?

小编认为还是有可能的,据陈建民(1984)、苏晓青 吕永卫(1996)等人描述,不少方言中的主谓颠倒,已成为较习惯的表达,后置部分没有明显的追加意义,不再起到突出前置信息的作用

徐州:看电影啵恁你们?

(“啵恁”是表疑问的语气词)

青海西宁:啥也没说呗我!

呼和浩特汉语:怕了你?

北京:吃了吗您?

有些方言在“颠倒”的路上走得更远,比如甘肃的临夏方言中宾语前置是频繁出现的而非临时性的语序(王森 1993):

他他的成绩知道了(他知道他的成绩了)

我我的亲人想着(我想着我的亲人)

不少学者认为这些方言在语言类型上是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很可能是“主宾谓”的语序类型(张振兴 2003)。

也就是说,即使不是因为说得太急,或想强调某部分信息,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用上“倒装”。这种习惯迁移到他们普通话的使用中,就会造成某些方言区的人更爱用倒装这种印象。

参考文献

陆俭明. 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 中国语文. 1980, (1).

陈建民. 汉语口语里的追加现象. 语法研究和探索第四辑, 1984.

杨德峰. 也论易位句的特点.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 (5).

王森. 临夏方言前置句子成分的表示法. [转引自张振兴 2003].

苏晓青, 吕永卫.徐州方言词典. [转引自张振兴 2003].

张振兴. 现代汉语方言语序问题的考察. 方言, 2003, (2).

沈阳, 郭锐. 现代汉语.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s2022092007420561c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