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烟雨漓江(烟雨漓江最美的邂逅)

烟雨漓江(烟雨漓江最美的邂逅)

有网友问烟雨漓江,下面小编就以1618字给大家详细介绍烟雨漓江最美的邂逅,预计阅读需要5分钟!

每年这个时候

天气就像被施了魔法了

到处都是雨、雨雨雨雨

阳朔的朋友们都纷纷加入吐槽大军

“在阳朔如何拒绝一个人?”

“等放晴了再说”

“朋友圈有晒娃、晒包、晒幸福的都不算什么,

有本事晒被子啊”

其实作为现代人

舒适性考量自然是第一位的

雨多了带来诸多不便

但“雨”这个东西呢,是个两面派

雨,可以是“让衣服干不了”的雨

也可以是“让漓江飘摇起来”的雨

这么一形容,是不是忽然感觉

雨带给我们的,除了“湿衣”,还有诗意呢?

其实啊,转念一想

“不下雨,漓江也不能称之为漓江”

没有雨,哪里还有什么烟雨画船,雨落屋檐啊

没有雨,挥毫泼墨黑白染就的山水又从何来呢

“烟雨漓江”“雨落漓江”

多美的词,多美的意境,多美的雨啊

不过呢,这些意境、这些词

如果放给其它国家的朋友去感受,可能还真没感觉

但我们不一样,我们好像天生就能理解这些话语的美

为啥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那些漓江的雨承载着的无限诗情画意

是自然生长在每一位国人骨子里的浪漫

当我们在阳朔“吐槽”雨雨雨的时候

数年前我们的先人

在同样的地点和时节

用一段又一段绝句

为我们编织

一个又一个关于雨和漓江的美好意境

那些意境,那些美好

口口相传,代代相传

烙印一样刻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里

组成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密码

也变成我们认识和感受生命的美好方式

来,今天就和我们这篇文案一起

穿越一下,跑回到过去

看一看先人们在同样的地点和时节

是如何吐槽“雨”的

@林克武:

漓江饮马欲何之,不尽芒山烟雨迷。

曾逐秦兵临桂海,也随汉戟过边陲。

雄风鞭策行千里,壮志凌云胜昔时。

仰首崖头观宇宙,一声长啸九天披。

——《漓江画山九马》

雨中的漓江山色

犹如一副水墨画

有的山像巨大的蘑菇头

既独立成景又连绵不断,突兀挺立

有的山像竹笋秀丽挺拔

在天水之间极尽舒展

这是林克武的烟雨漓江

@翦伯赞:

阳朔溪山春已深,烟波江上雨沉沉。

奇峰夹岸千千万,一路看山到桂林。

——《漓江泛舟》

再没有一种语言能够这样简单

再没有一种语言能够这样意境悠远了吧

“烟波江上雨沉沉”

简单七个字,可以美好如斯

也许只有汉语才可以做得到

@董必武:

漓江春水绿悠悠,细雨昊天结伴游。

两岸奇峰看不尽,碧莲峰下泊行舟。

——《游阳朔》

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诗句

无论何时何地当你读起这两句诗

都仿佛像立即进入了烟雨漓江的意境中

这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情绪

@刘克庄:

上到青林杪,凭栏尽桂州。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沙际分鱼艇,烟中见寺楼。

不知垂去客,更得几回游。

——《簪带亭》

现在的我们吐槽着阴雨

可是先人在漓江的雨里不想归家呢

为什么呢?

是因为河里的鳜鱼太肥?

还不是因为三月漓江的风景太美!

@王元明

桂林四季驻春风,漓水一江似酒浓。

两岸千山皆酩酊,纷纷醉倒橹声中。

——《漓江春》

漓江的水似一潭诱人的陈酒

看起来迷人,闻起来诱人

温柔地沁入心田

有关于“烟雨漓江”的诗句可说是不胜枚举

而在所有关于漓江的画面里

也几乎都是离不开雨的

晴天的漓江秀丽

而落雨的漓江则更加得写意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漓江

人人都爱漓江

无论我们在哪里,提起漓江

我们总会说:漓江?呵,好风景啊!

与其说,我们都爱漓江

不如说

我们国人每个人骨子里都有无限的浪漫

一水而流,两岸青瓦

三点繁花,四时各异

市井却不喧闹,安静并不寂寞

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雨落满江,江上行船,船后有山

山里古村,村口老树,树下花开

是只有中国人才能勾勒的古意

而已是三月中旬

漓江就要从一冬的冷寂中苏醒了

长达月余的细雨将唤醒岸边垂柳的嫩芽

唤醒田里的油菜花

烟雨迷蒙中

撑着伞穿梭在古镇上的人们络绎不绝

浪漫的中国人最知道

什么时候游漓江

去收藏漓江最动人、最勾人的春天

小桥、流水、人家

想必其他地方写漓江的春天已经太多太多了

在这里就不赘言了

三月到了,四月不远

不如,你亲自去走一走罢!

尽管我们吐槽着连日的阴雨,但我们深知

因为,雨

才有了最诗意的漓江

因为,雨

有了婉约如梦般的烟雨画船

漓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漓江,

我们何其幸运,能拥有漓江!

当生活的琐碎打扰你内心的平静与光

不要忘记了烟雨漓江所蕴藏的诗意

更不要忘记,生在我们骨子里的浪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p202204191500080c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