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经典语录 张爱玲语录在时间的荒野里(张爱玲孤独的人)

张爱玲语录在时间的荒野里(张爱玲孤独的人)

有网友问到张爱玲在时间荒野中的语录,下面小编就用4776字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张爱玲孤独的人,估计读完需要12分钟!

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

张爱玲生前最后居所:罗切斯特街10911号公寓

床头的日光灯还亮着,散发着柔和的光泽,给逼仄的空间增添了一抹暖意。对着门的墙边,头发花白的女人平躺在唯一行军的床上,除了身下的蓝色毯子什么也没有;灯光投射在她瘦弱的侧脸上,勾勒出沉睡的宁静,而在不远处堆放着纸箱的"书桌"上,散落着"小团圆"未完成的手稿......

这是张爱玲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幅画——1995年9月,张爱玲的人生定格在大洋彼岸的加利福尼亚州,从上海宽敞的私家庭院到洛杉矶冰冷逼仄的公寓,这位民国才女完成了75年的人生旅程。随后,昔日好友林世通先生按照她的遗嘱,在洛杉矶圣佩德罗港海岸附近为她举行了海葬。

"骨灰撒向任何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没有墓地,没有葬礼,没有围着床哭泣的孩子,没有亲朋好友轻声叹息,在世界的遥远角落,这个曾经绚烂璀璨的女子,选择用这种平静而孤独的方式,与她曾经深爱却早已离开的世界告别。

如果你了解我的过去,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张爱玲出生地

整个空气有点模糊,有阳光的地方就有人睡觉,有黑暗的地方就有古墓的凉爽,房子的蓝黑之心是清醒的,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陌生世界"。

20多年后,张爱玲在她的散文《开头语》中回忆起她出生时的老房子,她的话很平静,就像她没有感情的童年一样。

如今,从横跨苏州河的恒丰路桥向西南望去,高耸的山墙和米字形的坡屋顶在康定东路的绿影中格外显眼,安妮女王式的券柱立面和赤褐色的西式阳台,悄然彰显了业主百年来曾经尊贵的身份。

这栋苏州河畔的独栋花园别墅,曾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为长女李菊鸥的嫁妆,1920年9月30日,一代才女张爱玲在这里开始了她的传奇人生。

祖父张培伦是晚清名臣,祖母李菊花是李鸿章的长女,虽然家事显赫,但直到张爱玲出生时,他们已经开始沦陷。

张爱玲与父亲和弟弟

在这个新旧碰撞的家庭里,留给张爱玲的第一个记忆,应该是父亲身上的鸦片香,咬牙切齿的八条腿散文,清高没有人情味的封建老父母,还有母亲年轻靓丽的容颜和光鲜亮丽的衣着,当然还有父母无休止的争吵。

张爱玲与弟弟张子静

她的母亲走了,带走了张爱玲童年仅有的温暖,她的继母走了进来,让她更加不知所措,从此以后,张爱玲的生活似乎只剩下这样的场景:过度吸食鸦片、脸色苍白的父亲永远对他不闻不问,不守规矩的继母让她不知道如何与她相处;人们也礼貌理性地与她保持距离。

张爱玲母亲黄逸梵

失去母爱的4岁女孩独自生活在豪华但毫无生气的房子里,相对丰富的物质生活并没有给年幼的张爱玲带来任何安慰,但至亲的冷漠和分离给张爱玲的童年留下了巨大的童年阴影。

最后在一次与继母的争执中,张爱玲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然后逃离了老房子,开始和母亲一起生活。

我们研究张爱玲小说中塑造的女性,无论是《沉香:第一香》中单纯虚荣的葛威龙,还是《金锁》中现实自私的曹七巧,虽然她们背景不同,性格各异,但无一例外内心脆弱压抑,对爱情孤独绝望,这些人物都或多或少能看到她自己的影子。

原生家庭的悲剧造就了张爱玲不幸的童年,多年以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冷漠的女子,高傲却又脆弱,却不知道她经历了怎样的凄凉和绝望。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张爱玲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出名要趁早

1943年,小说《沉香碎:第一炉香》诞生,请找来家里霉绿的铜香炉,点燃一个沉香碎的燃烧器,听我讲一个关于战前香港的故事,23岁的张爱玲,用讲故事的人的喃喃自语,营造出电影镜头般的开头和朦胧文艺的意境。

作品中对人物的刻画和场景的描写温婉细腻;华丽的文字和惊艳的比喻信手拈来;阅读时让人如沐春风,情节的推进彰显着人心的黑暗,让人感到背后的寒意;在冷热交替中,让人惊叹张爱玲的才华,那些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丑陋面孔,跃然纸上,直指人性的自私和贪婪;阴郁沉重的故事,在动荡的时代语境下,更是发人深省,引起共鸣。

23岁的张爱玲,凭借3万多字的处女作,在上海文坛平静的天空中炸开了雷,天空下,仍有挥之不去的声音。

此后,张爱玲先后出版了《倾城之恋》、《金锁》、《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畅销小说,成为40年代上海最炙手可热的女作家。

张爱玲的小说大多以爱情和婚姻为题材,表现了女性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和迷茫,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天赋,塑造了许多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叙事故事突出了人物对现实的迷茫和强烈的情感冲突,苍凉的基调贯穿情节,蕴含着对人性的深刻解读。

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张爱玲的作品往往以女性为主角,最关注女性命运,理解最深刻,揭示最透彻,为她赢得了一大批忠实的女性粉丝。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

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日军封锁街道,逼仄的无轨电车里,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男女,压抑着情欲,在封闭的空间和凝固的时间里,瞬间碰撞出微妙的火花,随着封锁的结束,短暂的相遇戛然而止——1943年,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封锁》发表在《天地杂志》上。因为这部小说,张爱玲遇到了她前半生最大的噩梦和悲伤——胡兰成。

胡兰成

当时23岁的张爱玲是上海滩的红极一时的女作家,而胡兰成在王伪政府工作,是出了名的天才,因为对《全境封锁》的欣赏和喜爱,胡兰成找到了张爱玲,成熟的爱情玩家对年轻女性展开了疯狂的追求。

写出世间所有爱情的作家,其实只是不谙世事的少女,胡兰成的倾慕就像太阳融化了张爱玲的刚体,从夹缝中照进她冰冷的灵魂,哪怕只有一丝温暖,也会让她肆无忌惮。

孤独抑郁之门,一旦打开,是义无反顾的坠落,是一生的迷恋。

胡兰成有家室,张爱玲甘愿做他的情人,恋爱中的女人从不精于算计;胡兰成还没有离婚,只是用纸条上的承诺祝岁月静好,人间安稳来换取张爱玲坚定不移的婚姻。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遇见的那个人"现在的我们似乎有了几分悲凉,但当时的张爱玲又怎么会明白,在时间的无涯荒野中,她在千万人之中等待的完美,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注定的浩劫。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胡兰成对张爱玲的追求或许是一时兴起,一种因仰慕而催生的冲动,短暂的品味过后,除了无聊什么都没有,后来种种证明,他并不是那个任何时候都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婚后,胡兰成因为《大楚新闻》主编的原因去了武汉,夫妻两地分居时,张爱玲用远方的书信给丈夫送去了她无尽的思念和爱意,再次相见时,胡兰成坦言自己爱上了汉阳医院一名年轻的护士。

"他就是这样的人,有没有办法,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你可以砍掉他的一根树枝? " - 这个傲慢却千疮百孔的灵魂要忍受多少痛苦才能说出这轻飘飘的无奈。

张爱玲如此卑微地爱着胡兰成,整个人低到尘埃里,她心中还有幸福的花朵,但尘埃里的花朵终究结不出人间安宁的果实。

她再次从上海旅行到温州。迎接她的不是丈夫的温暖、脉脉,而是另一种来自对方的虐待关系——胡兰成爱上了一个寡妇。

一次次的原谅和妥协,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出轨和背叛,最终让张爱玲脆弱、敏感、高傲的心彻底破碎,她曾经为了他放弃,那个赴汤蹈火的灵魂,那个曾经为了他低到尘埃的灵魂,渐渐死去,冰冷如灰。

"别来找我,就算你写信,我也不看"这是一封告别信,也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生命中最后的交集。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离开胡兰成后,36岁的张爱玲只身前往新英格兰,在一家帮助落魄文人的写作基金会结识了比他大29岁的美国白人作家赖雅。

赖雅与张爱玲

除了文学,张爱玲的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相当欠缺,同时,她也对与外界接触有着病态的孤立和强烈的抗拒,这个65岁的美国男人,除了照顾好她的日常生活,也成了张接触和了解外界的渠道,年龄并没有成为两人之间的问题,荒凉的生活给了彼此最需要的温暖。

很快,张爱玲怀孕了,但尴尬的生活让赖雅直言无法承受,而童年的阴影也让她抗拒新生命的到来,她选择了堕胎,然后嫁给了赖雅。

这段婚后生活或许是张爱玲人生中难得的幸福时光,他们依旧尴尬,却充实、自由、温暖、温馨。

然而,她前半生的苦难和不幸并没有换来命运对张爱玲的宽容。生活再次向张爱玲展示了一张丑陋的脸,她的丈夫中风了,婚后不久卧床不起。莱雅正处于暮年,时间无情地摧毁了老年人的健康。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健康。

彼时的张爱玲早已不是红遍上海滩的女作家,她所擅长的老中国家庭的爱恨情仇在大洋彼岸没有市场,微薄的稿费只能靠吃力来支撑,丈夫的病更是让生活雪上加霜。

我把整个世界翻了个底朝天,只是为了纠正你的反思——张爱玲瘦弱的身体在艰难的生活面前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一边拼命挤压她的才能来换取维持家庭的收入,一边还认真照顾她垂死的丈夫,一个脆弱的女人不绝望,她学会坚强。这个垂死的男人是她的希望、爱和力量,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不是问值不值得"当我们质疑张爱玲的无悔和鲁莽时,《半生缘》中的经典台词恰巧是张爱玲给我们关于爱的最好答案。

1967年,赖雅终于在张爱玲的陪伴下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那一年,张爱玲46岁,改名为爱玲赖雅。

有一天,你无缘无故地想起一个人,她曾经让你憧憬明天,但他根本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还有一个人,他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给你长久的陪伴,尽管他从未来到你的青春。——这可能是张爱玲永远不会忘记的两种爱。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她没有拒绝生活,她只是拒绝认同这个与她格格不入的时代。"

赖雅过世后,张爱玲又选择了孤独,她冷漠孤僻,不爱社交,不屑于维护那些复杂的私人关系,在美国几所大学待了四年,张爱玲干脆开始了隐居的生活。

晚年张爱玲

晚年的张爱玲还患有严重的皮肤病(现在看来很可能是精神疾病引起的),她一直怀疑出租房里有跳蚤,所以不停地换公寓,从1984年到1988年的三年间,她平均每周搬家一次,据统计,她搬家了180次。

人生是一件华丽的长袍,长满了跳蚤。张爱玲在《天才梦》中的一句话不幸成为了她晚年的预言。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张爱玲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将自己与现实社会彻底隔绝,就连像林诗彤这样仅有的一两个朋友,十几年来也只见过她两次,没有客人,没有电话,吃快餐,通宵开着电视和灯,那根属于张爱玲的香,看似轻烟袅袅,实则早已燃尽。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韦斯特伍德的公寓里孤独终老。

后记

1995年9月30日

加州九月的暖阳从侧面亲吻着白色的船舷,那里地上摆放着十几朵红玫瑰和白玫瑰,林氏打开船头制成的木瓮,灰白色的粉末随着微风在空中轻轻扬起,缓缓落在太平洋深蓝色的海面上,没有哭泣,也没有喃喃,除了远处几只海鸥偶尔的鸣叫。张爱玲绚烂而孤独的一生,像散落在空气中的一粒尘埃,伴随着船尾悠扬的汽笛声,突然消失在圣佩德罗港外的碧海蓝天之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m202204142329181a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