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庄子老子关于宇宙的句子,庄子游逍游,老子守元默是什么意思?

庄子老子关于宇宙的句子,庄子游逍游,老子守元默是什么意思?

这里说的是道家的“道”。

逍游,是庄子在《逍遥游》中描述的随顺自然的表现;元默,指的是老子的回归本源本性。

“道”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本体,从产生的过程看,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外在强加的力量,所以说“道”是“无为”;但从其产生万物的结果看,一切都由“道”所生,因此又可说“道”是“无不为”。

所以,道家不是说“无为”而是说“无为而无不为”;不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放弃,而是说按规律、按逻辑自然发展和变化,不去强求。

道家思维以顺应规律为主,突出的是人在宇宙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特点是静,其工作是疏导,是非常客观地思索着人的渺小和宇宙之道的博大,所以老子讲要复归于婴孩,返朴,无为,庄子讲要齐物、自然。

这个道,所寻找的是如何认同客观世界,如何把复杂变为朴素和太初,如何找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服从现实和把问题客观化,减少自身的疏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

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

主要讲述了一、二、三这几个数字,并不把一、二、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

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

《淮南子·天文训》是迄今看到的对它的一个最早的哲学上的解释:“道(曰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

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照《淮南子》的解释, “二”是“阴阳”,三是“阴阳合和”。

中国古典园林最讲究筑山理水。山石景构筑了园林景观的骨架和基础,而水景是园林的脉络。

一池三山由的宽阔的水景铺陈,湖上矗立三座小岛,岛上建筑景观各有形态,布局不仅丰富湖面层次,打破人们单调的视线,所以逐渐成为经典,为历代山水园林所用。

“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也是道教在中国产生、发展及影响的结果。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从自然为宗,强调无为。

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的探求。

最早的与空间有关的概念是老子提出的。

他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道德经》第五章)他把天地之间的“空间”比喻成为一个大风箱,其间并不空,充满着“气”。

魏国杂家尸佼首先使用“宇宙”这个词,并最先给出宇宙 明确定义:“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

”(《尸子》卷下)这里的宇就是空间,宙是时间。

《庄子》中也有关于宇宙的定义:“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杂篇·桑庚楚)意思是说,宇是实在的和无所不在的,宙有长短,可以计量,但无始终.这里的“无乎处”和“无本剽”也说明了时空的无限属性。

墨家也给了时间与空间的严格定义:“久,弥异时也”;“合古今旦莫”。“宇,弥异所也”;“东西家南北”。其中的“弥”就是遍及的意思,“家”近乎“中”,即把我们自己的“家”当作相对四个方向的初始原点.墨家的定义也是一个非常通俗的好定义。

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联系,《管子》中说得很明确,它有一个篇目叫作“宙合”(其中的“合”就相当于“宇”),明确地说明了二者的关系。

其中讲到:“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又)橐天地”。

意思是,天地包裹着万物,而天地又包裹在宙合之内。

《管子》中的“宙合”比老子的“天地”层次也多了一些,内容也更丰富了。

《管子》还进一步对其意义作了引申:“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以为一裹。

”后来,明末清初的方以智将宙合之意作了有益的推广。

“《管子》曰‘宙合’,谓宙合宇也,灼然宙轮于宇,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

”(《物理小识》卷2)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的时空观中,时间与空间是统一的。

道学中自创宇宙观和人生观的是庄子。

1、道家的宇宙观

“道”是无形不可见的,是超时空的存在,是宇宙最高本体和一切事物的根源,正所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道家的政治观

道家人们必须放弃才、智、强、力等,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以“无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尖锐地批判了以天下为根本的政治观点,认为这是“悉天下奉一身”的罪恶表现。在社会制度上主张以维护私有制的利益来促进社会大同,以私有来促进公有。

3、道家的人生观

道家认为,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因此,人们必须“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抛弃一切的礼教枷锁,才能避免灾祸。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都是代表小国贵族的思想家,从主流上说,老子、庄子都是反封建压迫的哲人。在哲学思想上,老子、庄子都认为天下万物出于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他们都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从《道家思想解密》来看:老子、庄子是我国最早提出完整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的学者。

老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后退隐。老子所着的《道德经》一书五千言,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

《道德经》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着作,其思想的传播,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和心理都有深远的影响。老子的思想曾对孔子和孙子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直接继承道家传统的庄子思想对后来的佛教禅宗和中国文艺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庄子,名周,战国时蒙人,曾为蒙漆园吏。庄子家境贫穷,曾居住陋巷,以织屦为生。庄子信奉老子的学说,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世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曾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否定知识,有浓厚的消极情绪。

庄子着作现存《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周本人所作;其《外篇》十五篇及《杂篇》十一篇,有些学者则认为是后世道家学者所依托。

庄子通过“象罔得到玄珠”的寓言,用老子“有”“无”“虚”“实”的思想对《辞系传》“立象以尽意”的命题作了修正,强调只有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形象(“象罔”)才能表现宇宙的真理(“道”)。庄子的这个思想,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意境结构有着巨大的影响。

老子和庄子作为道家思想主流学派的代表人物,对道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道家并未完全被官方的学说所采纳,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个人认为道学中自创宇宙观和人生观是老子。

老子的人生二境界

自然境界。

老子的哲学是道法自然的智慧。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类社会和天地之间的风云雷电、山川河流一样,都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而人的任务就是脱离世俗中的人,脱离功利的人,与自然合二为一,实现自然与精神、身体与灵魂合完美融合的境界,这就是老子推崇的自然境界。

人到了自然境界,人的自然本性与天地自然本性合而为一,达到高度恬然自由的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人与自然不再是对立的,而是生于自然归于自然,人生达到了与天地同在的自由和愉悦。

婴儿境界。

婴儿在老子的哲学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用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来看,婴儿凝聚了人类所有的美德和精神追求。

老子推崇婴儿那种纯真的本性和无欲无求的快乐。

因为婴儿没有受到人世的污染,一派纯真之色,没有烦恼没有机心没有功利,人生就像一张无瑕的白纸。

而人一旦长大,有了欲望,就有了机心,有了机心,就有了烦恼,有了烦恼,就失去了自然而然的本性。

也就是说,人被异化了。

老子说,“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老子认为,柔弱无力的婴儿最让人羡慕,“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他提倡我们修炼道德,让我们回归到婴儿的状态。

老子倒不是希望人都退回母体重新来一次做回婴儿,而是说要通过修炼身心道德和智慧,达到纯真纯粹无功利,天真烂漫、不假人为、自然而然、无欲无求的人生之境。

这样的人,就是实现了精神高度自由的真人。

用明朝思想家李贽的话说,人失去了童心,就失去了做人的本质。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去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婴儿的状态就是保持一颗童心,童心就是纯真之心,毫不做作毫无心机的真心,若失去了童心,就不是一个真人。

庄子的人生三境界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老子的细微差别之处就在于,庄子更加注重人的精神自由,将人生理想聚焦到如何实现心灵的逍遥上来。庄子提出了人生三境界的理想,分别是物化、逍遥和无待的境界。

物化境界。

庄子讲过一个美丽的故事,说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而梦中蝴蝶也在做梦,蝴蝶梦见变成了庄周。

梦醒之后庄子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庄周还是蝴蝶。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庄子最后告诉了我们答案,“周与蝴蝶,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物化的意思是,人与自然互相转化,人在自然之中,成为自然的一份子,而自然似乎也拥有了人的精神和自由。

我们不妨听听著名庄子研究专家陈鼓应先生的说法:

“蝴蝶翩翩飞舞,遨游各处,不受空间的限制,它悠游自在,不受时间的催促,飘然而飞。

没有成规的制约,也无戒律的重压。

同时,蝶儿逍遥自适于阳光、空气、花朵、果园之中——这象征着人生如蝶儿一般活跃于一个美妙的世界中。

并且在和暖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美丽的花朵以及芬芳的果园之间,可任意的自我吸收,自我选择——这意味着人类意志的自由可现。

无待境界。

人生的痛苦在于你无法完全独立,你必须追求什么,必须依靠什么。

你有生殖冲动,你得追求爱情和婚姻;你有功利需求,你得追求声色犬马和功名利禄,而人一旦有了这些功利心,就意味着人就要戴上枷锁,哪怕是金光灿灿的王冠。

这在庄子看来是“有待”。

既然是人生“有待”,人生就不自由。

庄子说那些受君主赏识民众尊敬的道德人士,其实并没有跳出世俗的世界。

宋荣子固然能做到“举世而誉之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也不过是浮世中沉浮博得虚名而已。

列子很牛,基本上是个神人了,但他在天上飞也只能15天就得下来;大鹏鸟更牛,但是没有风它也飞不起来,这都是有所待的不自由。

真正的自由是“无待”的,身体不受羁绊,精神没有樊篱,是一种无名无利无生无我无心的境界。

逍遥境界。

这是庄子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

逍遥是“无己无功无名”,是彻底消除了人内心的限制,消除了外力的拘束,人顺应着宇宙自然的法则与宇宙同在,灵魂自由自在地遨游于九天无穷之境。

“无己”就是抛弃了红尘中沉浮的小我,成就真我和大我。

“无功无名”很好理解,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富贵于我如浮云”,什么功名利禄贫贱富贵,都在抛弃之列,既然已经没有了小我,那要功名何用?一个无功无名无欲无求,心灵充分自由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人,他已经“无我、无功、无名”了,你还要怎样,你又能怎样?既然人类社会和自然都无法限制,那人就达到了最高的人生境界,逍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i20220702045622f598z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