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冰心的小桔灯课件,第一课:冰心《小桔灯》

冰心的小桔灯课件,第一课:冰心《小桔灯》

开场白

散文美

窦跃生

散文是什么?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美?

中国散文是祖先刻在龟甲上的故事,刻在牛骨上的故事,刻在青铜鼎上的故事,刻下这“书面文学”,这就是散文的起源。

中国散文是写进《论语》《孟子》里的哲学,是写进《逍遥游》里的大鹏鸟扶摇九万里的故事,是写进《庄子》里的庄周做梦变成蝴蝶的美学呀。

中国散文是描写《左传》里“一鼓作气”的故事。先秦散文让中国散文从此迈向中国古典散文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散文是屈原的《离骚》,是长篇抒情散文诗。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散文是写在《史记》里“大禹治水”的英雄,是写进“鸿门宴”里的智慧。中国散文是张衡写进《南都赋》里的华丽辞藻,南阳的美丽风景。

中国散文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里落英缤纷的桃花,是《归去来兮辞》里的青松和菊花,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中国散文是唐代的山水游记,是苏轼笔下《赤壁赋》里用桂花木和玉兰花木做的船桨,美人在水一方,是两军鏖战、火烧连营的战场。

中国散文是范仲淹《岳阳楼记》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秀美风光,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辨光芒。

中国散文是冰心笔下《 小桔灯》,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中国散文是巴金《鸟的天堂》鹭鸶鸟和水中丛林,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高大的皂荚树。

中国散文是孙犁《荷花淀》里的桨声,是宗璞《紫藤萝瀑布》里的诗情画意。

中国散文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是余秋雨的《雨荷》。

中国散文是《百鸟朝凤》里的鸟语花香,是《花开富贵》里的五彩斑斓。

我们从中国散文走向世界散文,走向美国作家富兰克林的《鸽哨》,走向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到尼亚加拉大瀑布》。

散文美,美在春夏秋冬。

散文美,美在上善若水。

散文美,美在梅兰竹菊。

散文美,美在厚德载物。

散文美,美在琴棋书画。

散文美,美在风花雪月。

一、作家简介

一年级春季班我们讲过冰心的《我梦中的小翠鸟》,介绍过作家冰心,今天点到为止。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还读了包括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19岁发表作品。在《晨报》上,冰心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进入燕京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学院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出国留学前后,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是中国早期的儿童文学作品。

抗战胜利后,1949年至1951年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讲授中国新文学史。学院派和实战派相结合。

二、原文及讲解赏析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反反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找人不见,欲擒故纵写法。)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有声有色的声)。

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有声有色的色),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人物肖像描写。

长相,衣着。

)。

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 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对话。

复合人物性格。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 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有声有色的声音)。

我又回到屋里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暗了(注意:天色暗色是暗指),我的朋友还不回来。

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

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的桔子(明亮的颜色也是有特殊意义的,与天色的灰暗形成鲜明对比),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扣着板门,发出清脆的"咚咚"声(有声有色的声音),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

这屋子很小很黑(有声有色的颜色),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

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

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

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这个小姑娘是文章的主人公她的一举一动)。

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

”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年夜饭如此,是穷人家)。

”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

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注意观察桔子的变化,最重要的道具)。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更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象征运用。天黑,光明。)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一定!”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泪水在我眼中打转……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小姑娘的性格。)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 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做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暗喻。)

写于1957年1月3日

三、主题情怀

通过表现小姑娘早熟、开朗、坚强的性格,写出了小姑娘美好人格驱散心灵的黑暗,带来无穷的力量和信心。小橘灯象征着光明,驱走黑暗,给夜行的人照亮了前方的路,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四、艺术特色

1.选材上能够“以小见大”,“平中见奇”。透过光明与黑暗正在作生死搏斗的时代背景,开掘出“人民在受苦,也在反抗,在盼望,盼望着革命胜利的曙光”这一深刻思想意义。

2.立意深刻新颖。象征,小橘灯——光明。卖火柴的小女孩。选取小姑娘“打电话”、“照看妈妈”、“巧制小桔灯”等三件事,表现小姑娘的“早熟、能干、心地善良、珍重感情”。小桔灯更象征在光明和胜利之灯。主题的升华。

3.有声有色。黑,橘红色。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有声有色的声)。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有声有色的色)。

4.刻画人物。对人物形象的白描式勾勒。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小姑娘言行举止,把贫苦少女的形象展现出里,如开放在荒野中的一朵散发着清香的野菊花。

五、相关阅读

感恩娘亲啊:你把最优秀的基因遗传给了我

娘亲,您是在清明节前去天堂的。

娘亲,您在去天堂的路上,百花为您送葬。

每当我,想起您的眼神,我就看到了春光的来路。

您,养育了4个儿子。

我们的血管里都流淌着您的血液。

娘亲,您把吃苦的基因遗传给了我。

在我的记忆深处,每年的秋天,您就开始缝棉衣了。

您是老师,白天教孩子们读书。

只有晚上,您才能缝全家6口人的棉衣。

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

您,一针一线,

您,千针万线,

您,彻夜不眠。

鸡打鸣的时候,您依旧在飞针走线。

您,把黎明那玫瑰色的霞光都缝进了儿子们棉衣的温度里。

我看您辛苦,就说:我要能变成个女孩儿就好了,就能帮您缝棉衣。

您说:现在已经很好了。那时候,我给你们洗屎布,到河里破冰呢。

所以,我遗传了您的吃苦精神。

我会做饭,我会织毛衣,我会裁缝。

少年时,我真的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少女打造的。

我不愿意看到母亲辛苦的模样。

我能体会母亲的艰辛。

现在,每家养一个孩子都还喊苦呢。

娘亲,您把文学的基因遗传给了我。

我上初中那年,母亲推荐我看一本书:《古文观止》。

母亲说:自古以来的好文章都精选在这里了。

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篇。

一篇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篇是《卖油郎独占花魁》。

那故事情节,那人物形象,至今历历在目。

娘亲,您把文学的天赋遗传给了我。

我23岁那年,在《河南日报》发了一篇“豆腐块”文章。

我用所得的稿费,给母亲买了一双袜子。

母亲总是把幸福挂在嘴边,逢人便夸:这是儿子用稿费给我买的袜子。

直到,我的小说在《人民文学》发表。

娘亲,您说:前头有二月河,有周大新。

还记得,您83岁的那个清明节。

您把“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一字不错地背诵着、背诵着。

“清明节,天气晴,青草地上放风筝。”这是您在病榻上原创的诗歌。

娘亲,您把自强的基因遗传给了我。

我16岁的那年,下大雪。您坚持去买煤球。

我劝你,先去邻居家借几块,等天好了再买。

你刚愎自用的眼神不容质疑。

我们兄弟几个“忆苦思甜”地完成任务,娘亲的脸上露出“铿锵玫瑰”的微笑。

后来,我看到那个苹果手机的创始人乔布斯,也是刚愎自用的性格。

可是,他的刚愎自用,却成就了闻名全球的富翁。

我才领悟:刚愎自用是一个褒义词,刚愎自用是美德。

刚愎自用,是自强的同义词。

所以,我的血管里,也有刚愎自用的基因。

所以,不论做什么事情,我都会激情万丈,永不言败!

娘亲,您把爱心的基因遗传给了我。

我听母亲讲故事。

您讲彭家大院的故事。

您的外婆是彭家少爷的姑母。

他们做生意的秘诀是:把老公鸡拴在铁撅上——转着圈儿叨食。

我知道,您是在启发我的思路。

您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播撒母爱。

那端午节的故事,成了永难磨灭的记忆。

端午的艾叶,还插在门楣。

您说,这艾,叫爱,爱拉富有的爱。

您说,这艾,叫母爱,每时每刻挂在家的门口。

端午的艾,多像母亲守望家人回来的期盼哦!

您用老师的爱心,温暖了千千万万的学生。

下葬的那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为您送葬。

娘亲,您给我的遗产,是吃苦。

娘亲,您给我的遗产,是文学。

娘亲,您给我的遗产,是自强。

娘亲,您给我的遗产,是爱心。

娘亲啊,你把最优秀的基因遗传给了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i202205221850053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