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形容沧源崖画的赞美短句,佤族最具代表性的崖画是什么?

形容沧源崖画的赞美短句,佤族最具代表性的崖画是什么?

佤族最具代表性的崖画是沧源岩画,是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省、勐来乡境内文化遗址。

沧源岩画是用赤铁矿粉与动物血调合成颜料绘制在距地面高2至10米左右的石灰岩崖面上,现在可辨认的图像有1063个,包括人物、动物、房屋、树木、太阳等,多为狩猎和采集场面,也有舞蹈、战争等内容。

沧源岩画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已被列为云南省重点保护文物。

云南崖画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勐省、曼帕、丁来、吴良等10处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崖上。

约距今3000年。

是用手指或羽毛等蘸抹红色颜料绘成。

颜料可能是用动物血调和赤铁矿粉制作的。

崖画主要是狩猎、采集等生产活动及娱神等宗教活动的场面。

还有战争凯旋图,上绘干栏式房屋建筑及手持兵器、驱赶猪羊胜利而归的人们。

所画粗犷古朴,是研究南方古代民族历史的重要资料。

沧源崖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已发现崖画地点11处,分布于云南省沧源县的勐来乡、丁来乡、满坎乡、和平乡和耿马县的芒光乡等地,一般均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崖上。

灰色的石灰岩石壁上画有赭红色的画图,当地的佤族人称为"染典姆",意为岩石上的画。

崖画各地点的画面距地面高2~10米左右,画面积长1~30米不等,画幅小者为数个零散图形组成,大者图像数以百个,动物187个,房屋25座,道路13条,各种表意符号35个;还有树木、舟船 太阳、云朵、山峦、大地等图像。

人物图形的描绘,均守正百律,以单色勒和单线加平涂,省却五官等细部剪影式手法绘制,通过变化多端的四肢表现人物所从事各种活动。这些图像多有一定的中心内容,其中有狩猎、放牧、舞蹈、归家、娱乐等内容,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先民们生产、生活的各种场面。

沧源崖画是云南重点保护文物,沧源崖画是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

1965年、1978年和1981年先后发现崖画地点11处,主要位于沧源县勐省、勐来两乡,布在东西长约20公里的范围内。

据测定,崖画产生于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沧源崖画会随日照时间、天气阴晴、干湿冷暖等因素不断地变幻色彩,当地佤族和傣族人说它是“一日三变,早红午淡,晚变紫。”

云南最具有代表性的崖是沧源崖画。

崖画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各崖画点的画面距地面高2至10米左右,各点崖画面积大小不等,有些大图宛如脸盆,小图只有火柴盒大小,每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内容,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佤族先民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

云南沧源崖画包括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岩画、沧源佤族自治县等几个部分: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岩画,大芒光岩画,在四排山区大岩山。

该岩画距云南沧源岩画洋德海一号地点约为30多公里。石壁面向东南,岩画分两部分。画中的图像有39个,多为赤铁矿粉所绘,但其中也有7个用黑色颜料绘制的图像。

画面中上部分,图像最集中,有两个人物,两手下垂,两脚分开,手持圆形器。

佤族的口头文学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涉及到人类的诞生、万物的生存,婚丧礼俗,生产生活等众多的方面,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中的独具一格的奇葩。口头传说包括神话、传说、故事、诗歌以及谜语、格言等内容,其中,以动物或动物与人为主人翁题材的故事尤为丰富,喻意深刻,常有芬芳的山地文化的特色。

沧源地区自1965年以来发现的崖画群,虽然尚不能肯定出自佤族先民之手,但它的内容与佤族的历史习俗关系密切。崖画共有10处,集中分布在勐省河流域的半山区,方圆数十里。崖画中的一幅村落图,与阿佤山中心地区本世纪50年代村寨的结构与分布相似,大约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

佤族以信仰原始宗教为主。

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

新米节是最隆重的节日。

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竹文化独具特色。

沧源崖画享誉海内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h202207271746269685z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