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诗词 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唐代诗人,在唐诗中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文化之旅,一起“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唐代诗人,在唐诗中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文化之旅,一起“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诗句,广为传诵,使人们对扬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芜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自隋朝京杭大运河开凿后,扬州凭借便利的水陆交通优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的到来。

尤其是在诗歌创作鼎盛时期的唐代,涌现出了许多诗人,写下了大量的扬州诗篇。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图景

德国著名文化记忆理论家阿斯特莉•埃尔指出:文学作品是文化记忆的载体。唐代诗人写下的众多扬州诗篇,不论是作为个人记忆,还是文化群体记忆的存储和传播,都会给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带来诗情画意的审美体验。那么,就让我们开启扬州在唐诗中的文化记忆通道,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唐诗中扬州的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

唐代的扬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秀丽的自然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发达的经济条件,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的到来。

他们或欣赏扬州的秀丽奇景,或游览壮观的名胜古迹,或留恋于宴饮歌舞,留下了大量关于扬州的诗篇名作。

这些诗篇按照题材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涉及扬州的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它们是组成扬州这座古城文化记忆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开启扬州之旅的文化记忆通道。

01.扬州城水郭虹桥、万舸千帆的自然景观

相传大禹治水后,天下划分为“九州”,“扬州”因为“江海扬波”而得名。考古学研究也证实,距今约6500年前,扬州位于长江和大海的交汇处,地理位置类似于今天的上海,属于典型的“襟江带海”,扬州城址沿江而建的特点一直延续至唐代。

扬州古城位于长江和大海的交汇处,地理位置类似于今天的上海

唐时,长江仍在扬州城附近流入大海,江海交汇,扬州城经常会有“扬州郭里见潮生”(李绅《入扬州郭》)的壮观景象,即历史上有名的波澜壮阔的“广陵潮”。唐诗经典《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就是深受当时扬州地理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是艺术地再现了广陵南郊近江处的自然风光。

“扬州郭里见潮生”

唐代的扬州地处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城中有几条纵贯南北的运河,作为漕粮中转、商品往来和城市交通供水的主干,运河与扬州城的自然环境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关系密切。

运河与扬州紧密相连

运河使扬州城流动、活了起来。

这在唐人诗句中真是随处可见:李白的“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经乱离后天思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卢纶的“山映南徐暮,千帆入古津”(《泊扬子江岸》),姚合的“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扬州春词三首》),李绅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宿扬州》),李洞的“隔江城通舶,连河市响楼”(《送韦太尉处坤维除广陵》)等,这些诗歌生动地描绘扬州城水运的特色,是唐代扬州不同于内陆城市最重要的文学呈现。

有水才有桥,穿梭于运河上的陆路联系即是诸多的桥。

唐代扬州诗中还有许多描写“桥”的诗句,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夜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李绅《宿扬州》),“夹岸画船难惜醉,数桥明月不教眠”(杜荀鹤《送蜀客游维扬》)等诗句,既表明扬州水郭是一座桥比较多的古城,又能在桥上看风景,引发无限美好的遐想。

水郭虹桥的扬州夜景

02.扬州城名刹古寺的历史景观

唐代的扬州,古寺林立,其中禅智寺、大明寺是全国著名的寺庙。

杜牧在《题扬州禅智寺》诗中写道:“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描写在喧闹都市中禅智古寺的幽深静谧,类似的诗作还有崔峒的《宿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赵嘏的《题禅智寺南楼》、张祜的《禅智寺》与《纵游淮南》等。

其中张祜的《纵游淮南》诗中:“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不仅把扬州升华到人间天堂的地步,而且扬州的寺庙也成为人生归宿的理想之地。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有关扬州大明寺栖灵塔的诗篇,也有传世之作。李白在《秋日登扬州栖灵塔》诗中写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描写栖灵寺塔雄奇伟岸的景象。高适的《登广陵栖灵寺塔》中描绘栖灵寺塔的奇景:“淮南富登临,兹塔信奇最。直上造云族,凭虚纳天籁。”刘禹锡在《同乐天登栖灵寺塔》诗中写道: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这首诗记录的是刘禹锡与白居易两位诗人一起携手同游栖灵寺塔的经历。诗中不仅描写栖灵寺塔“九层云外倚阑干”的壮美,而且表达了诗人与同伴“步步相携不觉难”互相提携一起前行的美好心愿。扬州大明寺栖灵塔已成为人们登高望远,抒写内心感慨的自然景观。

扬州大明寺栖灵塔

03.扬州城商贾云集、听歌宴饮的人文景观

唐代的扬州是南北水运交通枢纽的中心,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安史之乱,北人纷纷南下江、淮,扬州人口激增,各地产品也源源而来,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商贾云集,并以扬州为商业贸易的基地。

扬州城商贾云集,商业贸易繁盛

扬州的商业贸易活动在唐诗中也多有反映。

李白在《江夏行》中写道:“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 这是写来往于扬州与鄂州之间的商贾。

王建的《江南三台》诗中:“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

”这是写来往于扬州与长安之间的商人。

李益的《长干行》诗中“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思君发扬子。

”这是写来往于扬州与岳州之间的商客。

商客们以扬州为商业贸易的基地。

白居易在《盐商妇》诗中写道: “南北东西不失家,风水为乡船作宅”,这些客商往往不会在扬州常驻,当时交通运输远不如现代发达,主要靠水运在把盐运到全国各地贩售,“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

”可见当时的盐商获利之丰厚。

扬州盐商的住宅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茶作为一种新兴饮品在唐朝得到发展,很多客商往江西浮梁等地区贩运茶叶,多是先把茶运到扬州,然后再沿运河北上,扬州就成了茶商聚集之地。

扬州是茶商聚集之地

对于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商贸活动的描写,唐诗中还有很多: “渔市月中人静过,酒家灯下犬长眠”(张祜《钟陵旅泊》。)诗中提到扬州的渔市。扬州有着得天独厚的舟楫之利,商贾对这样的商机自是不会错失。“蜗庐经岁客,蚕市异乡人”(司空图《漫题三首》)这是写扬州丝织品的买卖。

扬州城丝织品的店铺

商业经济的发展势必导致城市文化观念的变化。

唐诗中的扬州古城又是一个温柔富贵之乡,人们追求着世俗生活的快乐。

他们在节日时纵情欢娱:“扬州寒食春风市,看尽花枝尽不如”(赵嘏《赠歙州妓》);或狎妓听曲:“掩笑频欹扇,迎歌乍动弦”(刘长卿《扬州雨中张十宅观妓》);或歌舞升平:“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杜牧《扬州三首》)诗中描绘了一幅扬州市井风情的人文画卷。

在唐诗中开启扬州之旅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我们之所以能在唐诗中开启扬州之旅,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的:

01.唐诗中大量的扬州诗作是开启扬州之旅的物质基础

扬州独特的自然与历史、人文景观,吸引着许多唐代诗人,他们欣赏扬州的秀丽奇景,游览壮观的名刹古寺,留恋宴饮歌舞的都市风情,并以饱满的情感、诗性的话语写下了描绘扬州的诗篇佳作。

这些诗篇成为扬州这座古城的文化记忆,保存在唐诗中。

故而我们通过阅读唐诗,就能在诗歌中观赏扬州各种的自然、历史与人文景观,领略扬州的诗情画意,从而开启扬州之旅。

扬州的诗情画意

02.唐代诗人的“扬州情结”是开启文化之旅的精神因素

唐代诗人不论是文人个体,还是文化群体,在他们心中都有“扬州情结”。诗人身处扬州时歌咏,离开扬州时伤怀,时时惦念与追忆扬州,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扬州诗歌,并为世代传诵。

晚唐诗人杜牧的画像

晚唐诗人杜牧曾先后在扬州为官三年,写下了数首经典的扬州诗篇。

他在扬州时写的《扬州三首》描绘扬州的繁华与城市风情,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来往于城中运河上的蜀船满装着华丽的彩锦,优质的沉香木成堆摆放,整个扬州物阜人丰。

扬州城街道上,“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投。

”骑着高头大马的富家子弟漫步闲游,出入酒肆歌楼,一掷千金。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夜晚的扬州城,歌舞升平。

诗句“处处皆华表”给予扬州高度评价,丝毫不吝赞美之词。

扬州“处处皆华表,处处都是美景

当杜牧被调离扬州,将赴长安任职,离别之际他依依不舍地又作《赠别》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扬州城娇艳的少女,如二月里梢头的豆蔻含苞待放。春风十里不如你的“扬州情结”至今令人回味。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宋人沈括提到:“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梦溪补笔谈》)杜牧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基本与史实相符,也客观上对扬州城的城建提供了一个佐证。

杜牧在离开扬州后,仍会时常回忆起扬州的生活。他在《遣怀》诗中写道:“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中追忆当年扬州往事,“扬州梦”的典故即出于此。

诗仙李白曾数次到过扬州,也有着“扬州情结”,每次游览扬州,都会留下些许名作,《秋日登扬州栖灵塔》、《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等都是李白在游览扬州期间所作,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更是大大提升了扬州的知名度。

扬州的繁华与美好,也令许多不曾到达的诗人期盼一游。诗人杜荀鹤人不在扬州,心却始终惦念着扬州的美景,《送蜀客游维扬》诗中写道:

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

青青花柳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

夹岸画船难惜醉,数桥明月不教眠。

送君懒问君回日,才子风流正少年。

开篇首句通过对比,赞美扬州的繁华胜于西川,结尾两句更是做出大胆猜测,认为好友到了扬州一定会被深深吸引而不必问其归期了。

扬州的繁华与美好,也令许多不曾到达的诗人期盼一游

漂泊西蜀的杜甫,在风烛残年之际曾写下了“商户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慰问淮南米线贵,老夫乘兴欲东游。”(《解闷十二首》)的诗篇,表达了诗人想要东游去扬州的强烈愿望。只可惜两三年后,诗圣杜甫去世,未能至此。这对诗人杜甫与扬州而言,都是一个历史的遗憾。

唐代诗人喜爱扬州、歌咏扬州,追忆扬州,他们对扬州的片片深情,化作十里春风,使得这场在唐诗中开启的文化之旅,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诗词人生感言:

正值阳春三月,尚未远行的我们,不妨在唐诗中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文化之旅,一起“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诗不仅是文学作品,它还是文化记忆的载体,具有存储与传播的功效。

在唐诗中开启的扬州之旅,我们可以观赏扬州城中水郭桥多、万舸千帆的自然景观,游览名刹古寺的历史景观,留恋听歌宴饮的都市风情。

同时感受一代诗人们对扬州的片片深情,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在唐诗中开启的扬州之旅,也最终使扬州这座文化古城充满诗情画意,历久不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c20220622124006dc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