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诗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节选诗句,两首短诗送别表弟——言笑晏晏,如在身左 思而不见,乐与谁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节选诗句,两首短诗送别表弟——言笑晏晏,如在身左 思而不见,乐与谁说

记我的表弟

去年六月的某一天,正在家吃晚饭,突然接到表弟好朋友的一个电话。

那朋友是表弟的中专同学又和他原是同一个工厂的师兄弟。

因了表弟的缘故,和我也一向很熟悉很亲近,电话里朋友语气怪异而急切地说:“哥,阿峰走了——”“走了?去哪了?”“哥,阿峰没了——”“没了?什么意思?”那一会儿,感觉自己的脑回路格外长,反映异常迟钝,和朋友的对话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过了好大一会儿,我才觉察出了不正常。

这,也太出乎意外了,不可能啊?!因为差不多就在一个小时前,还在想,“我那兄弟这个星期怎么沒来电话,也没来找我呢?嗯,明天或后就该来了。

这一两年,我已经习惯了表弟来找我,有事儿说事儿,没事儿聊天;有时半天,有时十几分钟;差不多每周见面两三次,至少一次。

说实在,有时候,我正忙,就应付他两句,该忙什么继续忙什么;他也不以为意,几句话就走,或者自己喝几杯茶。

有时候,我就想这样也好,人到中年,除了家人外,还有一个关系很近的兄弟,也算人生一大幸事儿。

就像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里写到的——“有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

表弟阿峰恰恰是一个这样的人。

究其实,阿峰并不是我的亲表弟,他母亲娘家和我母亲娘家是邻居,两家关系和睦,我母亲和他母亲自小一起长大,一直姐妹称呼。

出嫁后,我们两家又前后街住着,所以就走得比较近,两家的孩子就互相称呼对方的父母姨父姨,久而久之,外人就错以为我们是姨表亲。

因为两家始终相睦相亲,所以也不加解释。

阿峰比我小两岁,一直喊我表哥。

我们知道,人和人相互信任亲近,很多时候,并不是件容易事,既便是亲兄弟,很多时候也很难做到。说来也怪,我和他很特殊。阿峰和我在3O岁以前,交集并不多;说起来我和他二哥是同班同学,那个时代,家家孩子多;所以虽只差了两岁,小学、初中、高中及至工作生活,就极可能不是一个“朋友圈”的了。

有一次酒后闲聊,我问阿峰:“表弟,咱哥俩怎么一来二往就走近了的呢?”阿峰半带醉意半开玩笑地说:“哥,兄弟从小就很崇拜你啊!在咱们村里,邻居们都夸你学习好,懂事儿,家里大人都让自家孩子和你学;可我更佩服你的是文武双修。

”“啊,不会吧,我怎么不记得还有这情况。

”表弟一脸认真地说:“这是真事儿。

哥,上初一的时候,有一阵儿我经常下午放学后,跑到你家西墙边,扒着墙头,看你在院子里背书打拳。

”他这一说,让我想起来,在上初三的时候,武打电影正热,撩拨得家家男孩子伸拳踢腿,做着大侠梦;我也赶时髦,找了拳书照着比划了两天。

说来惭愧,很快我就过了热乎劲儿,书也不知道丟到哪里了;可表弟却上了心,并学有所成。

说到这里,有必要对表弟做一个大体上全面的介绍。阿峰初中毕业后,考取了技校(学习成绩尚可),技校毕业后分到一家大型国企,当了正式工人,有技术,有保障,在当时是很体面的。表弟身形瘦削,个头不高,相貌平平;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后来的发展证明表弟是一个有思想有见地又有追求的人。

按他的说法,受我影响他自小喜欢上了武术。

可他坚持了下来,并且学有所成。

从与他的无数次交流中,约略了解到,他从初中开始,逐步由喜欢到走上习武之路。

他先是拜师学习“八极拳”,又精研“太极拳”,后来又两者兼修。

在学武上,他刻苦开放,坚持学多家之长,兼容并蓄。

他多次向我描述他的学功心得,有时候现身说法,给我演示他的功法情况以及气息变化。

后来,和他朋友圈里人接触多了,从他各个层面那些师兄弟对他的态度和评价上,能看出他还是颇有成就的。

这一点,从他其中的一个老师那里也能得到印证。

因为我俩都好交朋友,所以平时也交叉着参加彼此朋友场。

时间一长,我和他一个“太极拳”的老师处得很好,从他那里能听出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据说,他还在两个挙种省级协会里担任着某种职务。

这些说明,表弟是一个有韧性有毅力的人,是一个能几十年坚持并努力把一件事做好的人。

事因难能往往可贵!这一点,常常令我心生惭愧。

表弟为人很热诚,很善良,热心帮助朋友。

平日里,常常地见他为朋友的事情操心忙碌应酬。

孩子入托上学转学参军就业;老人看病住院养老搬家祝寿;朋友买房买车干工程做生意,甚至处理交通事故邻里纠纷……很多时候,见他为了朋友而请托朋友,到处花费还欠人情,我就很生他气;可时间长了,也就接受了,明白他既然是我的好兄弟,自然也该是别人的好兄弟。

只是难为他,在做这些事时,既要周到,还要得体;还好,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能做到令人满意;也真不易啊!

有句俗话,“世间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生活中还有一个怪状,就是一个人任他再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很多情况下,在他面对自身的时候,往往显得无能为力,捉襟见肘,破绽百出。

表弟就是这种情形。

生活中,在家庭里他是最小的男孩,能感觉到他操心最多。

哥哥妹妹嫂子外甥侄子,各种琐事不一而足;让他最挂心的还有老母亲,表弟很孝顺,所以在这些方面他是殚精竭虑竭尽所能;可很多时候,并不能令大家都满意,所以他就时有委屈。

一个人的精力精神毕竟有限,面对自己的小家时,他就不够专心细心!时间一长,矛盾积累多了久了,难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气息情绪,以致麻烦丛生;久之就埋下了祸患。

表弟上学不多,但很喜欢和有文化的人交流。经常听他说,又认识了某著名画家、书法家;或着参加了某人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听到了某种高论。他很相信我,一有这种情况,就跑来和我分享,对我学说。他的口头禅,“见高人不能交臂失之”。

2018年4月,我的散文集刚刚印出,他就第一时间跑到出版社买了一大宗,先送给我,又送给他所接触到的朋友,并张罗着给朋友们要签名,那高兴劲儿,完全发自心底,让我心生莫大感动。

联想到他多年来和自己的贴心贴肺,在心里我默默地把他当成了自己一生的好弟弟!阿峰更是如此。

2019年,老家安置房回迁,采取抓阄方法选号分房。

我前一天抓号,抓到了某号楼某单元602,他第二天抓,因为他的房型特殊,他要从我的楼号两个单元里抓一个房号。

第二天早上,刚六点,微信连响,打开一看,就看到他发过来的房号签,以及语音留言——“哥,看了你的房号,我就决定抓到你的单元里,抓了个701;太理想了,梦想达成!这样后半生,又能和你在一起了!……”

后来这一年多,表弟和我接触依然次数很多,基本保持着每周至少一次的频率。有时带朋友来,有时自己来,还多次晚上九点多才过来。一看就是酒后,这多少让我有点不快,因为我知道他酒量不大,而且他的性格原因,沾点酒就容易情绪化。本想着,找个机会,坐下和他聊聊;因为是多年的兄弟,我能感觉到他遇到了一些不快。

起初,我以为他是生意上遇到了难题,所以并没有很在意。

一者,这两年大家都不很好干,他原来的工厂子下马了,可他脑子灵活,出来的早,做到了提前谋划,所以他还算是干得有声有色的。

二者,做生意有起有落,有高有低,也很正常;再说,我也帮不上有实际意义的忙。

只是后来,隐隐约约地听到,说他家庭内部好像出了点儿问题,这让我有些不放心。

现在想来,表弟后面的几次匆匆而来,心事忡忡而又欲言又止,应该就与这些事儿有关。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生活中他太在乎要让我看到他的成功了;他总希望让我看到他好的一面!然而,现在回想,我才感受到他当时的挣扎与无奈。

后来的几次交谈中,他和我交流起了神学道学,经常谈起一些玄而又玄的事和理论,我知道一时半会儿,也和他掰扯不清楚,就琢磨着留待日后,慢慢再和他沟通。

谁知道,他那是在尝试着淡化和转移自己的焦虑与不安。

去年六月份的那个晚上,接到朋友的电话,我始终不信,也坚决不认可那个兄弟说的事实,我当然很相信那个兄弟的为人。

可是接着就又有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了我同样的事儿。

如今,既便时间过去半年多了,我内心里依然没有接受这个事实。

无论如何想不到也理不清,这么聪明机智的人怎么会倒在家庭变故上呢?这么热诚善良的朋友怎么突兀地就离开众多喜欢他的师傅师兄弟以及朋友呢?而我一下子就见不到那个言词恳切地说着“要好好伴随我后半生”“每次酒后先送你回家然后上七楼”的兄弟了。

我自然参加了他的葬礼,可说来可笑,整个过程我一点儿没有悲伤,全程情绪很平静,似乎在参加另一个与己关联不多的人的葬礼。甚至,有几次恍惚里他就在旁边陪着我,还招呼我去和相熟的人打招呼。可奇怪哉!

表弟很喜欢我的文字。

近两年,微信很时兴,几乎一夜间成了热度最高的社交媒体。

我也赶时髦凑热闹,每次有所感慨,也发发朋友圏,表弟几乎每次都是第一个点赞,转发,有时还借着所受启发也附和两句,并乐此不疲。

人事无常,谁料,他竟猝然远去。

我知道,他的那些和我相熟的朋友们,一定在等着我为表弟写点什么。

我也觉着极有必要。

尽管万般不相信,可事实就在面前,于是当晩,我一边回想着和表弟的交往,一边踌躇着写下了两首短诗,题目定为《兄弟大行有记》——兄弟大行,临别有记

其一

兄弟远去,痛失臂膊。

言笑晏晏,如在身左。

思而不见,乐与谁说。

奈何奈何,无计奈何。

其二

人去如灯灭,撮灰寄山阿。

佛道无良益,豪侠不足多。

忍能强心力,事事多所涉。

心善情亦真,奈何气息遏。

可怜有老母,发白泪婆娑。

儿少未更事,气稚体尚弱。

猝去哪堪计,魂归无所托。

年月明夜,松柏久呜咽。

应景性的两首短诗,能有多大意义?充其量,在他是我的一份并不算沉痛的记念;在我则是对自己的一个郑重的提醒!

我知道,靠这两首短诗来记取表弟和我的交往,那是远远不够的!古人云:长歌方能当哭,而表弟也是值得我为之长歌的!可一时半会儿,我又怎能静下心来很快地写就呢?况且,让我完全接受他真正离开我了的这个事实,还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呢?

2020年2月15日晚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b2022092222162686f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