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青山着意化为桥的拼音(青山着意化为桥的意思是什么)

青山着意化为桥的拼音(青山着意化为桥的意思是什么)

有网友问青山着意化为桥的拼音,下面小编就以1479字给大家详细介绍青山着意化为桥的意思是什么,预计阅读需要4分钟!

河流是自然,桥梁是文化,河谷构成障碍,桥梁与之相通,作为跨越河流或其他河谷障碍的桥梁建筑,是人类克服自然障碍的文化创造,是衡量人类文明的标志。

这座桥诞生于有史料记载之前,起初可能是大自然中树木或石头不小心坍塌,形成了一座横跨河流的天然桥梁,古人受此启发,自行砍伐树木,搭建了一座木桥,从众多考古资料可以推断,这座桥应该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中后期(7.000-4.000年前),当时人类已经从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人类穿过集群后,原始村落开始形成,桥梁成为氏族社会的必然需求。

《说文解字》:梁,水桥也. " "桥,水梁也。但在用词上,梁应早于桥。""梁"和"桥"都是木造的,说明原桥本应是木造的,但"梁"一词的含义不仅指有木横跨水面的桥,还包括有土或石头横跨水面的桥(穿堤),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堤梁、鱼梁(截流捕鱼的设施,有点像桥),段玉才在《说文解字译注》中说:"谁有单木叫杠,谁有平行木叫桥。大而头大的,叫桥。"徐凯也说:"乔,高而弯。桥也是一个字。"从古人的这些注解中,我们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梁"只是过水的东西,但桥也有斜坡和中等高度的形状。"梁"是一个总称,而"桥"是后期稍微复杂一点的梁。《诗经》中没有"桥"字,但有12首诗中"梁"字出现了18次,但大多指"鱼梁"。

"碇步",是桥梁的原始形态,学术上称堤梁桥,

因其形状酷似琴键,故人名为“琴桥”。

据中国桥梁史专家研究,中国桥梁的起步阶段为夏至、西周(约1300年),原始社会出现的堤梁踏步桥、单木、平行木梁桥已司空见惯,由于军事和农业水利的需要,还出现了多跨木梁木柱桥、浮桥、闸吊桥、水闸桥,甲骨文中虽无"桥"字,但有

(砅)字及

(彩虹)一词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桥梁的发展时期,索桥新结构诞生,广泛修建了一种特殊的桥梁——栈道,汉代至隋唐时期是中国桥梁的成熟阶段和高峰阶段,梁、船、拱、索等桥梁的主要结构形式在古籍中已有记载,隋代创造了40孔、400米长的双拱石桥和露肩拱赵州桥,宋代是中国古代桥梁的鼎盛时期。从现存的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龙舟竞渡图》《清明上河图》等,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古人精湛的造桥技法。

桥梁建筑不仅满足了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等需求,而且与文学、艺术、宗教等文化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每一座古桥都镌刻着自己的时代特色。

历史文献中不乏关于桥的记载,《水经注》中对西安的八桥有这样的记载:"八水,自水古称。水上有一座桥,名为八桥。"汉代时,送客到此桥时,常会折柳送行,取姜堰"别符"之意,称其为"魂桥"。刘永佑说:"锯齿状的燕树八岭桥,风物皆是前朝。没落的杨家六,几经攀爬折折,憔悴楚宫腰。"

有时候,诗源于桥,桥以诗著称;姑苏城外的枫桥,因张继的诗月落满天霜,江枫渔火愁眠而闻名中外;扬州的二十四桥,因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笛而重生;南京的朱雀桥,因刘禹锡的诗老王谢唐千言,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永载史册。

中国古代许多浪漫的民间传说,也往往与桥有着深深的关联。传说古代有一个叫尾生的男子与女友相约于桥下。女子失信未到而大水冲来,尾生遂抱桥柱而死。许仙和白娘子断桥相识,梁山伯和祝英台草桥结拜,甚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桥在中国文化中似乎成为承载爱情的象征。

桥梁是人类征服自然必胜信念的结晶。当大山挡道,我们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当银河阻隔,我们有了喜鹊搭桥的传说。从此岸到彼岸,从已知到未知,跨越桥本身就是一种十分振奋人心的体验。所以毛泽东有诗:“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a220325183523e5a0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