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枝头空中终须落皆樱花(盛开的樱花树下原文)

枝头空中终须落皆樱花(盛开的樱花树下原文)

有网友问枝头空中终须落皆樱花,下面小编就以2081字给大家详细介绍盛开的樱花树下原文,预计阅读需要6分钟!

说不清何时起,赏樱花成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时尚。这样的潮流,最早应该追溯到中国第一条高铁(武汉到广州高铁)的开通。记得当时南方某著名媒体用十分醒目的标题招告:“乘高铁、进武大、赏樱花”。南风拂面,不只影响了江城人,更撩得四面八方客蜂拥而至。

莺飞草长季,烟花三月时,东西穿梭,南北竞相,风驰电挚,车水马龙,好一个幅繁华似景。枝头绽放时,街头巷尾,广场校园,景点闹市,社区郊野,人头攒动,美一个春意盎然。

    每到这个时刻,偶见几位冷思维通过社交媒体或愤笔疾书,或口诛笔伐,列樱花数罪,批花痴无知,痛斥完东洋人厚颜,仍不解心头之恨。仿佛樱花就是日本,樱花就是罪人。

说樱花,要数位于东湖之滨珞珈山麓的武汉大学的年份最久,品种最全,数量最多,花期最长,环境最美。

武大校园的樱花树过万,来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后获赠的『友谊之树』,另一部分则是日军第三次侵华时留下的『罪恶之花』。因此,武大的樱花,与日本,与日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这花花世界,还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原本只是自然的花,因为两个国家,两个民族民族,因为前朝旧恨,因为情感民粹,使之超越了自然。令全体中国人愤懑,让我等凡人割舍难断。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焉?”好多年了,我对樱花的态度都是浑浊的,时而对赏樱人趋之若鹜,时而视樱树不屑一顾。更多的时候,我怀揣中国心,选择敬而远之,若即若离成为了常态。

    因为武汉与日本大分友好城市的缘故,我的第一外语学的是日语。从前也特别喜欢唱日语歌,诸如“知床旅情”、“撒库拉”¹等等,都能信手拈来。因为樱花牵扯着国仇家恨,我在满腔爱国情怀的激励下健忘了日本语,不再唱日语歌。遇雨逢春之时,我绕开武大,去探桃花,赏李花,拍油菜花,甚至不惜去闯素有『邪恶之身』的梨花阵²。毕竟那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毕竟中日两国不共戴天。民族屈辱,岂能说忘就忘?

    只到去年仲秋,陪孩子去武汉大学校园里的『国家文化研究院』求学,我才得以复足。于珞珈山上,我偶遇了山狐狸,黄鼠狼,野兔,硕大的山鸡以及叽叽喳喳的小鸟。从一开始用忐忑的心境抬头瞥落败的樱树,到后来执着地弄清了樱花的来龙去脉,现在,真有必要还原她的前世今生。

    樱花,原生于北半球温带环喜马拉雅山地区,也就是狭义的青藏高原以及周边的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等地。其实,樱花早已经遍布了七大洲,称得上是花香满世界。

樱花品种繁杂,特别是经过人工繁育培植以后,已突破300种之多。全球野生樱花不足150种,而原生于中国的就有50多个,占三分之一还强。不仅如此,39个樱类植物野生种之先祖,有33种原生于中国。据此,我可以骄傲并自豪的说:无中国,不樱花。

    据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王朝,皇室宫廷就有栽种樱花的喜好,于是樱花成了权贵地位的象征。而到了盛唐时期,樱花散播到民间,传说几乎普遍到黎民百姓的房前屋后。时值万国来朝之际,日本朝拜士屡屡携种折枝返回东瀛,得以让中国樱树在日本生根开花。屈指数来,也有了1000年历史。其纯洁、高雅、奔放、热烈的自然属性深得日本人的喜爱,遂被尊为日本的国花。

    原来如此,樱树生于中国,日本樱花是华夏嗣后。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因为大和人之龌龊,迁罪于一树一树的樱花呢?

    没错,日本人的确很坏,坏到侵略中国至今还不肯低头认罪。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曾经这般唾弃:“日本人,是有史以来我见过最卑鄙,最无耻的人。”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将军更是一针见血:“大和民族,是一个阴险狡诈的,残忍的民族,你一旦被他们看到弱点,喉管立刻会被咬断,毫无生还的可能。”看来,日本人分别于1894年、1931年、1937年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我们不能忘,这些个旧账日本人得还。

    镜子不搽不亮,历史不捋不清。我以为,作为中国人,更重要的是要将国仇家恨变成发奋图强的动力,全民努力全力以赴去践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落后就要挨打”、“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这两句源自俄国的名言,饱经沧桑的中国人却最能感同身受,近代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苦难史,近代中国历经了百余年震荡,动乱既嬗变。唯中华民族自己强大,方可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

日本乃日本,樱花乃樱花,一码归一码。当我们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刻,高丽人还明目张胆地将绵延千年的“端午文化”据为己有,居然为自己申请了所谓『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不只是恬不知耻,简直是无耻至极。可是,这样的事情不会因为我们事后的痛骂、记恨而悖反吗?不会。这样的教训倒是值得政府警觉,国人警醒。唯十四亿人国人自爱了,自重了,自持了,自立了,才能防微杜渐,方能不再被欺凌。

    韩国乃韩国,端午乃端午,一辙归一辙。我们不能因为韩国人所谓『申遗』成功而唾弃端午,我们不能因为教科文组织的一纸『批文』唾弃屈原。晚唐诗人李煜相向樱花如是说:『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莫把大和恨,嗟呀樱树踵。乘着春当时花满枝,换一身靓丽装,携一部好相机,陪一拨亲爱人,到武大校园³或是东湖樱花园,赏一树樱花,享一抹春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835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