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对大海的热爱之情(我们敬爱大海,爱它那碧蓝的海水)

对大海的热爱之情(我们敬爱大海,爱它那碧蓝的海水)

有网友问对大海的热爱之情,下面小编就以1829字给大家详细介绍我们敬爱大海,爱它那碧蓝的海水,预计阅读需要5分钟!

亲海钩沉

2021.8.14

上一次到海里游泳应该是三十多年前,也是付家庄,是在付家海水浴场东边的一个青年夏令营。那时候在企业共青团,与二级单位的团干们一起在那里燃着篝火几乎玩了个通宵。啤酒是必须的,然后是面包肉肠,黄瓜拌猪头肉,再就是在海里捞的海红煮一大蒸锅,唱啊跳啊折腾到下半夜,便在夏令营的帐篷里的折叠床上睡一会儿。被褥潮的湿漉漉的感觉,尽管有蚊帐还是被大群蚊子给钻进来了,将就着睡了一两个小时,便开始下海去游泳去了。

我的感觉是,大连有一批常年坚持上海去游泳的人,并且大部分都集中在星海公园和付家庄公园,并且有不少的人还是冬游。而大部分的大连人都是儿时去过海然后就是带着自己的孩子去过海,然后便基本就与海“绝缘”了,而且几乎是一辈子就没有沾到过海水。

原因吧也许就是不会游泳,即便会游泳在海里也没有安全感,再就是夏天的海边几乎被外地的客人给“沦陷”了。在夏天的太阳底下的海边就是沸腾的一锅水,挤满了饺子一样的人。所以,几乎就没有多少大连本地人到那里去凑热闹了。

原来的大连人特别喜欢赶海,尤其是大风天之后,都能拣到海参鲍鱼,挖蚬子钓泸沽虾,确实有点“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但后来滩涂被承包用来养殖了便都被封闭了,包括浴场都被承包收费了,便就把大连人与大海给隔离了,甚至不再问津了。

平生第一次上海并下水,是小学一年级的事情,学校组织的“野游”。从现在的胜利路与联合路汇集处出发,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步行到星海公园西门。身上所有的食品就是家里带的蛋炒饭或是葱油饼加上根黄瓜或有个鸡蛋什么的,再就是一角钱,包括了回程的公共汽车票钱和一根冰棍的钱。后来由于有淹死人的事,政府便就禁止学校组织集体海上活动了。参加工作以后,单位每年都组织一次海上活动,带着家属站在带着棚子的“大解放”上,浩浩荡荡的赶往旅顺黄龙尾或是金州大魏家或是登沙河这些既能赶海又能洗海澡的地方,大碗喝啤酒大碗喝羊汤,今年完事了就想着下一年,年年都有盼头,成为了职工的福利,形成了“铁定”的企业文化。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等好事后来就自消自灭了。其中一个原因还是因为有人溺水死亡,又是工伤又是家属抚恤又是家属就业孩子上学一系列的问题给单位的领导弄得身心俱疲狼狈不堪。

这次来到海边洗海澡,包括上周日那次,频率是“跨世纪”的,是跨越,是壮举。动因很简单,小外孙女要上海游泳吃野餐,估计是同学之间有过这方面的交流沟通了。再是有亲戚朋友去过付家庄,都热情推荐,于是便就携家带口“下海”了。另一原因是疫情影响,没有了外地人的潮水般的涌入,或许轻松很多。

现在的海边不同于那个年代的原始了,小帐篷代替了过去的遮阳伞,小汽罐炉代替了简易的烧烤炉,又能煎烤又能蒸煮,美味佳肴就是分分钟的事。专门有租帐篷的,是河南信阳的夫妻俩,中间有“黄牛党”在半路“劫胡”,转手倒给他们能挣一半的差价。这夫妻俩来大连有二十年了,男的先做海碰子后买棉花糖,现在租帐篷遮阳伞,冬天的时候再去卖棉花糖和糖葫芦。

在海里也不敢太往里面游,毕竟有些深不可测的感觉。大多数的都是带着孩子在岸边戏水,不带孩子的往里面游的才是真正的游泳人。说来也巧,晚上七点多些,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我们正在野餐的时候抬头间看到我岳父的舅表弟。七十二岁的老人特地从八一路那边的驻家坐了几站公交车专门来“洗海澡”的,并且是在夏天里天天如此,并且与租帐篷的夫妻俩弄得很熟了,把T恤衫和运动裤一脱用塑料袋一卷就地放下,就挺着腰板融进了暗夜的海里,这便是真正的“上海的人”!

现在的公园管理很开放很轻松,加上现在的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不喧嚣不杂乱。天黑的时候,在广场上有跳广场舞的,但音量控制的几乎就是人们欣赏音乐的那种感觉。在海水里畅享着,特别有现代感。头上的天空有无人机在飞翔,西边的海面上有帆板在夕阳里迎风游荡,脚上穿着涉水鞋也不怕硌脚割脚,或游或行自由自乐。海里面有一个飘着白色红十字救护旗的救护伐,几个划着橡皮伐的救护员站在伐子上来回游弋,看起来就像是渔人,我们这些戏水的人倒像是“翻江倒海”的鱼儿,在尽情地享受着大海的辽阔与深远。

我不由感慨,这个海不正是我们这些大连人的后花园,天然的乐园,甚至是心灵的天堂嘛,也许是许许多多的内地客人的远方与诗,是他们的向往,是他们的梦想。而我们却淡了她这些年了,她依然的等待,等待着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一直都这样,没有放弃。我们呢,应该是用余生去亲海,带着孩子们去亲海,不离不弃,享受着大海给予我们的深深的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75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