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形容路途艰辛的句子(形容路途艰辛句子)

形容路途艰辛的句子(形容路途艰辛句子)

视频推荐

步骤/方法

人生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如何面对逆境?是千百年来,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古往今来,身处逆境的诗人,给我们留下无数催人奋进的诗篇。这些诗句,像暗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气门前行的路,给我们指明方向,让身处困境的我们看到希望。

《菜根谭》说,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善于苦中作乐的苏轼,微笑着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他说,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逆境中磨砺得愈加从容淡定。

已经60多岁的刘禹锡,被贬到异乡20多年。他在返回洛阳的途中,遇到了白居易。这两个大诗人,同年出生,经历相似,相见恨晚。在送给白居易的诗中,这位花甲老人乐观地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话,激励了多少人呢?

白居易在被贬江州的途中,写过五首诗,思考人生、直面自己的困境。他在诗中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告诉我们,身处逆境,要学会等待。你看,花逞春光,一番雨、一番风,催归尘土;竹坚雅操,几朝霜、几朝雪,傲就琅玕。

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在被迫离开长安前,写下三首诗。他在诗中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倔强又乐观地告诉我们,困难终会过去。

李白在离开长安时,写下三首行路难,感悟人生,让人沉思

李白

744年,供奉翰林院两年的李白,受到权臣嫉恨,逐渐被玄宗疏远,最后被“赐金放还”。最终,皇家还是以体面而委婉的方式,将李白撵出长安。面对前来送行的好友,李白感慨万分,深感仕途艰辛,前路茫茫。他有感而发写下了三首行路难,让人沉思。

行路难·其一

李白 〔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面对即将离开长安,前往洛阳的李白,朋友们设下丰盛的饯行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诗的前两句,诗人开门见山,写出朋友的热情。盛在金杯里的美酒价格昂贵,装在玉盘里的菜肴更是异常珍惜,价值万钱。

面对这一切,诗人无心饮美酒、品尝佳肴。他拔出随身佩戴的宝剑,环顾四周,心内茫然,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李白从小学习剑术,因为他聪颖好学,书中说他剑术通达,可见李白悟性极高,对剑术能很快融会贯通。据说,他的剑术之高明,仅次于当时有名的裴旻。根据《全唐诗》记载,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足以证明李白对剑术的喜爱,融入身心。做一名仗剑走天涯的侠客,或许也是他内心深处的另一个愿望。

诗中,诗人用细腻的描绘,生动地刻画出离别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四个动作,形象地说明了诗人伤感、郁闷、无助、茫然的感受。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行路的艰难与人生的艰辛完美融合在一起,让诗的内容更加丰富、立体。你看,诗中所描写的景象,有多难?想渡黄河,黄河被冰川堵塞,想登太行山,大雪封山,阻挡去路。

据史书记载,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年轻的李白曾在徂徠山隐居,每日与好友对酒当歌,纵情山水,以诗交流,洒脱豪爽。

李白在离开长安时,写下三首行路难,感悟人生,让人沉思

李白

据说,第一次见到李白的贺知章,便对他赞不绝口,非常欣赏。称其为天上的谪仙。文如其人,李白的诗,和他一样,洒脱自如、飘逸瑰丽。他的诗歌富含浪漫主义色彩,比喻奇特、让人过目不忘。除此之外,他对音律也很有研究,琴弹得也不错。

这样一位全才,理应受到国家重视,为国家做出贡献。如今,却因为被小人嫉恨,没能得到玄宗的重用,还被迫离开长安。这不仅是道路的艰难,也是他人生路上的一道坎。

性格豪爽的李白,骨子里充满侠义之风。他岂肯轻易低头?他又怎会轻易消沉?他拔剑四顾,是在沉思现在的处境,也是在考虑将来的打算。他还会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怎能轻易放弃?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引用两个典故安慰自己,也盼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早日得到重用。在磻溪边钓鱼的姜尚,直到90岁才遇到文王,被委以重任,成就一番事业。伊尹梦见自己乘坐小船在天上遨游,日月在身边穿梭而过,然后便受到商汤的重用。想到这些,诗人的内心又充满希望,满怀信心。

李白在离开长安时,写下三首行路难,感悟人生,让人沉思

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的疑问、彷徨都写在这句诗中。此次去洛阳,路途遥远,一路艰辛。前方有多少崎岖不平?人生有多少歧路要选择?可是,谁又能告诉他,哪一条路才是他应该走的那条路?这里的疑问,正是为了引出下面的答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说出了李白的心声,也是他毕生的追求。面对暂时的挫折,李白没有消沉,他以积极的处世态度,告慰前来送行的好友,也激励自己继续前行。

也许前面的道路有很多阻碍,但他始终相信,只要自己长风破浪,挂上云帆,便能度过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首行路难,我们看到了李白的豁达、倔强,不服输。

这三首行路难,紧密相连,代表了诗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因此,我们要放在一起分析。第二首行路难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之情,还有对现实无声的抗议。第一首行路难,诗人浓墨重彩地写出离别的伤感,对未来的彷徨,内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美好的祝愿。

第二首行路难,诗人则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内心的愤懑。

李白在离开长安时,写下三首行路难,感悟人生,让人沉思

李白离开长安

行路难·其二

李白 〔唐代〕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开头第一句,诗人便写出了自己的心声:都说天下的道路宽广,可为什么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这句话,引发读者继续读下去,很想知道诗人要诉说怎样的心情?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当时上流社会的风俗,斗鸡。这是一个游戏,也是一种赌博。宫中设有鸡坊,那些贵族家庭的纨绔子弟,不求上进、不爱学习,每日里只想着斗鸡。

可是,很多人竟然以这种玩耍的方式得到了皇上恩宠,受到重用。使诗人不肯用这种方式为自己打开仕途之门。

弹剑作歌和曳裾王门,这两个典故的运用,写出李白内心深处对于平等的渴望。他希望能和权贵站在一条水平线上交流,自己能得到尊重,而不是仰人鼻息·、看人脸色,只是他无法忍受的。

历史上的冯谖,原本是孟尝君的一个门客。他弹剑而歌的原因,便是觉得孟尝君对他不够尊重,没有待之以礼,有轻慢之处。冯谖的举动意在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曳裾王门,则指出入王公贵族之家,需要提起衣服的前襟,低头躬身,把自己放在很低的姿态。其实是指权贵们对诗人从心底里的看轻。在那个时代,权贵们交往,并不是看你的才华,而是看你的权力和地位。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也曾流落市井,被无赖嘲笑和侮辱。年轻有为的贾谊,如果不是因为汉朝公卿们的嫉恨,原本可以被汉文帝重用。结果就因为灌婴、冯敬等人的嫉贤妒能被贬他乡,让国家失去栋梁之才。

这里,诗人引经据典,含蓄地写出自己不得志,也是因为那些小人的陷害,写出自己内心的愤懑。

李白在离开长安时,写下三首行路难,感悟人生,让人沉思

燕昭王招纳人才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李白引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的典故,与自己当下的处境形成对比,写出他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希望皇上可以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尊重人才、重视人才,而不是只做表面文章。

昔日战国时期,燕国国君重视郭隗,对他礼遇有加,亲自动手,清扫道路,以示尊重。用自己的衣袖遮挡灰尘,以此表示谦逊和诚心。面对如此真诚的国君,朝臣们怎能不倾尽全力、用心辅佐?他们君臣之间推心置腹,毫无嫌隙,国家岂有不强盛的道理?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引用剧辛、乐毅的典故,说明一个问题,贤明的君主,吸引人才,也能留住人才。当时,为了振兴燕国,燕昭王在易水边修建高台,放上黄金,以此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诚意和决心。

慕名而来的剧辛、乐毅输肝剖胆,效仿历代英雄,为燕国效力。君臣的这种相处方式,正是李白最羡慕、最渴望拥有的。怀古思今,李白忍不住感慨万千。两年前,他己满怀憧憬,奉诏来京城时,当时的心里的欣喜和激动,回想起来,如在眼前。

李白在离开长安时,写下三首行路难,感悟人生,让人沉思

李白

初来时,玄宗很欣赏李白的才华,根据史书记载,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对于皇上提出的问题,李白对答如流。玄宗欣赏他的才华,于是令其供奉翰林。

让李白失望的是,玄宗只是带着他外出游玩,一起宴请宾客,他的任务只是随时赋诗。皇上看中的是他无与伦比的诗词,而不是关心他身上有多少治国的才华。皇上希望李白根据自己的心意写出优美的诗词,或者写出赞颂自己的文章,昭告天下。这种现状和李白内心的初衷,有着天壤之别,这怎能不让他心伤?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既写出了李白对昭王的怀念,也委婉地写出对玄宗的怨念,还有希冀。历史的风沙早已将昭王的白骨淹没于荒草之间,贤明的君主早已不在,谁还会为了招贤纳士,而亲自打扫黄金台呢?

此时的玄宗,和当初的他,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他专宠杨贵妃,对于国事,已不像当年那么上心了。高力士利用职务之便,在玄宗跟前进谗言,再加上一些权臣的嫉妒,李白被玄宗渐渐疏远,最后被赐金放还。

想到这些,李白的心里,除了失落,更多的是愤懑。可是,他的一番苦心,谁又真的懂呢?他从小便博览群书,学习之余苦练剑术,为了提高琴艺向高人求教。他这么努力,就是为了让自己的才华能有用武之地,能有贤明的君主重用自己,为国效力。

李白在离开长安时,写下三首行路难,感悟人生,让人沉思

李白

行路难·其三

李白 〔唐代〕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李白性情的豪爽与豁达,在这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李白引用子由、以及伯夷和叔齐的典故,告诫我们,人生贵在韬光养晦,遇事逃避不是 君子所为。

根据史书记载,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你看,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这本是出于对他能力的认可,对他人品的信任,许由不接受也就罢了,竟然以此为耻,避而不见,继而隐居起来。他在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耕田,宁肯做一名农夫,也不想治理国家。

后来,尧爱惜人才,仍想让他任职,子由不想听,用颍水洗耳。他想以此来表示自己与世隔绝,躬身田园的决心。李白不赞成子由逃避的行为,他不欣赏这种假意清高的处世方式。试想,历史上被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拒绝高官,但是乐意出谋划策,为国尽力。这才是真正的隐士,该有的风范。

李白在离开长安时,写下三首行路难,感悟人生,让人沉思

李白

至于伯夷、叔齐宁肯吃野菜也不食周粟,以至饿死于首阳山的迂腐做法,李白更是矢口否定,告诫人们不要向他们学习。正确的选择,李白在诗中写得很清楚,人生要学会隐忍,学会韬光养晦。一味追求清高,追求身后的好名声,并不可取。他这种积极的入世态度,与众不同的想法,让人深思,给人启迪。

李白在这首行路难中传递给我们的思维,非常超前,充分体现了他行为的豁达。他大量引用典故,层层递进,预期更加强烈。子胥、屈原、陆机、李斯,都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因为不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为自己招来祸端,甚至于因此失去生命:子胥投吴江、屈原投湘水。

而陆机和李斯的结局,更为悲惨。陆机被宦官诬告陷害,死于军中,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写出了李白对陆机和李斯的惋惜之情,他们在临终的时候才明白,自己应该早一点退出名利场,不应追求这些虚名。可惜为时已晚。

张翰的豁达行为,正是李白所赞成的做法。根据《晋书》的记载,有一年秋天,秋风送爽,瓜果飘香,张翰不禁想起家乡的水果、蔬菜,还有鲜美的鲈鱼。他心生感慨,人生最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实现自己的愿望,何苦为了名利离家千万里,委屈自己?于是,张翰毅然辞官返乡,过自己向往的生活。

李白在离开长安时,写下三首行路难,感悟人生,让人沉思

李白

很显然,李白的人生追求也是如此。他崇尚自由、渴望平等,想做一番大事业。有些人认为,李白第三首行路难中透出消极避世的态度。我却觉得,这是他深思熟虑后对人生更加成熟的看法。

李白虽然是一名浪漫主义诗人,但是他身上却具有超时代的民主精神,这从他的诗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不会卑躬屈膝,摧眉折腰事权贵,也不认可古代那些为了所谓气节饿死的愚忠之士。对于做人、处世,他提出前所未有的观点。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诗的最后一句,是李白的个人观点,也是他的人生追求。诗人没有消极,也没有逃避,他给我们传递的观点,其实是珍惜现在。与其沉湎于过去的不可得,迷茫于未来的不可期,不如活在当下,过好自己的生活。

初来长安,李白满怀希望,他以为自己多年的梦想可以成真。可是,现实击碎了他的梦。他的思想历程也从最初的迷茫、愤懑,到最后的平静。

纵观李白的一生,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他的执着,足以和他的好朋友孟浩然相媲美。孟浩然屡次尝试仕途之路,都以失败告终。他从此远离官场,投身田园生活,弹琴、写田园诗词。

李白在离开长安时,写下三首行路难,感悟人生,让人沉思

李白

李白一直想着为国家出力,希望朝廷可以重用自己。在安史之乱中追随永王的李白,在永王兵败后被捕,被营救出来后,成为宋若思的幕僚,深受其重视。执着的李白以宋若思的名义,举荐自己。结果,他等来的不是奉诏入长安的喜讯,而是永久流放夜郎的噩耗。

其实,他原本可以平安度过晚年,每日写文书,相约三五好友,弹琴聊天,赋诗助兴,练习剑术怡情,何乐而不为?他若想隐居,何必苦苦追求这么多年?因此,李白一直坚守自己的初衷,一直都是积极入世的态度。

正如李白在诗中所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一生都在努力,一生都都在期待,他鼓励自己,总有一天能扬起风帆、到达理想的彼岸。他这句话,也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心灰意冷的时候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静下心来,认真读一下李白的这三首行路难,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30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