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听说你是三国迷,这些名人的名字你读对了么?

听说你是三国迷,这些名人的名字你读对了么?

(本文3902字,阅读时间约18分钟。)

  三国时有个著名书法家钟繇,字典里查出来繇字是多音字,有yáo、yóu两种发音,历来莫衷一是。书法圈子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支持读成钟繇(yáo)的,主要依据是《世说新语》,司马昭对钟繇之子钟会开玩笑,引用上古同名人物皋繇玩了个梗。故事的记载时期和故事发生时期并不遥远。皋繇历来读作yáo,毫无争议。

  反对者认为,只取同形的“繇“字,即使用在两处的发音不同,也能构成这个玩笑。再则,当时两种发音可能非常接近,或者发音还没有分化成两种。比如读《驴赋》就知道,当时毛驴、大鸿胪、庐山,都是同一个发音。

  支持读成钟繇(yóu)的,依据是古书注音。嘉靖本三国演义里在钟繇出场时,标注“音由”。明清蒙学读物《龙文鞭影》,把“隶善钟繇”放在“尤”部里。显而易见,明清时候,读作由是主流,但存在着其它读音,所以当时学者感到有纠正的必要。

  反对者认为,这些书的权威性不够。正史本传没有注音,权威辞书如辞海、词源、康熙字典、说文解字都没有答案,不能因为是明清时候的主流,就认为一定正确。

  在魏晋时期,繇字未分成两种读音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否则按照当时的书籍习惯,有充分的理由给出注音。随着后世汉语发音的几次大变革,流传至今,繇字的读音产生了分化。既然有了分化,就有正音的必要。

  辞书里虽没有就钟繇给出明确答案,但从繇字的分项含义注音来看,只要掌握魏晋人物的名字规律,看准“繇”字取名时候的含义,答案便呼之欲出。

  辞书中繇字各种发音的分属含义,几乎都来自通假字,总结起来是这样:

  繇(yóu):⑴通“由”,由于的意思,查带有钟繇本传的后汉书、三国志全文里的繇字,80%是这种用法。过去也有把上古隐士许由写作许繇的。⑵通“猷”,圣人所作的至理伦常。

  繇(yáo):⑴通“徭”,徭役,正史也不少见。⑵通“摇”,草木茂盛摇曳状,这个意思很久远,史记夏本纪就有引用到。一般与“条”字并用。⑶通其它yáo字音义,如“遥”等。

  繇(zhòu):通“宙”,占卜用词,不多见。

  王莽改制时,强行规定成年男子必须单名双字。到东汉末年,基本都是这种情况。

  名和字的关系,是所谓“字以表名”,字是名的语义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一般来说,有八种常见的取字方式。

  一是采用相同的汉字,如东汉大将王霸,字元伯(霸通伯,其实同一个字);唐朝诗人李白,字太白。

  二是采用同义的汉字:如吴国元勋朱治,字君理;魏国大将胡遵,字敬才。

  三是采用近义的汉字:如魏国大将郝昭,字伯道,昭、道都是宣扬之义;魏国太守王颀,字孔硕,颀、孔、硕都是庞大之义。

  四是采用同类的汉字:蜀汉五虎将赵云,字子龙,两种在天上凝聚水气之物;武陵太守金旋,字元机,璇玑是北斗七星中的两颗。

  五是采用反义的汉字:如曹魏五子良将乐进,字文谦,千里驹曹休,字文烈。

  六是构成引申的含义:如五虎将黃忠字汉升,南宋词人刘过字改之。

  七是表达美好的含义:如夏侯渊字妙才,庞德字令名。

  八是不太管联系,众兄弟们取同一个字,依排行区分,比如刘备手下的马氏兄弟都以常为字,夏侯渊五个儿子都以权为字。

  这八种基本形式,如果使用巧妙,也可能并存几种。但总体来看,名和字同义、近义、引申义,占到绝大多数。

  故而,名字互推,是辨别当时人物疑字和异音的基本方法。

  回到钟繇的话题。钟繇,字元常。

  先看“常”,对应到前面拆解的“繇”字义,最贴切的一项是:“繇”通“猷”,至道伦常。

  “元”,既能做排行的用字,还能做虚词,是高频使用的垫字。垫字在表名的时候,通常作用是可以忽略的。但在这个例子中,“元”本身又有大而美的字义,元常对至道,简直完美。

  因此,今天根据字意读起来,钟繇(yóu)为正解。念繇(yáo)也不是不可以,但理由只能是“我念的是古音”而已。

  只有一类错误是需要批判的,就是用训诂的方法,推导出错误的结论。

  清代训诂家胡明玉显然注意到了“字以表名”的方法。他在《订讹杂录》中说:“钟繇,字元常。繇音遥,取‘皋繇陈谟,彰厥有常’之义。”

  他这种解释是十分牵强的。若似这般寻章摘句,那么同样在《尚书》里,另有“率由典常,以蕃王室”之句,解释成“繇”通“由”,或者效法另一位贤士,用许由起名,岂不是合理得多?许由是颍川乡贤,姿容华美;皋陶是外省人,瓜面鸟喙。若你选,选谁?

  再来看一位。当代学者吉常宏在《古人名字解诂》中,支持钟繇念繇(yáo)的理由是:

  《汉书·叙传》:“近者陆子优繇。”清王先谦《补注》:“繇”与“游”同。这里的繇(游)的意思是旌旗上的飘带。

  《释名·释兵》:“常,九旗之名。”常是一种旗子。

  由此吉先生东拉西扯,把繇和常挂上钩,认为字以表名,繇读游音。

  此说更是难以服众。姑且不说用器物取名没有什么意义。一种旗子对应旗上飘带,概念的范围完全讲不通。就好像出个对联,上联是金尿壶,下联对马桶盖一样。

  照这样强词夺理胡扯的话,就有太多可以仿照着搅乱视听的情形了。比如董卓字仲颖,卓、颖都是优秀的意思。但咱可别急着念本音董卓(zhuó)哦,因为“卓”还能通“书桌”的“桌”,“颖”可以是书桌上的毛笔的意思。所以应该念董卓(zhuō)?

  掌握了字以表名的大原则,很多三国人物多音字的念法就迎刃而解了。我们从简单的开始。

  魏延字文长,蜀汉大将,豪言吞万众,矜性夷三族。

  大家都知道念文长(cháng),不念zhǎng。延之则长,很明显的关联。

  徐晃,曹魏五子良将,拔营长驱入,当世周亚夫。

  大家都知道念徐晃(huǎng),不念徐huàng。huǎng是闪亮之意,照应他的表字“公明”,huàng是摇动之意,不符。

  刘繇,扬州刺史,疑难满胸臆,不用太史慈。

  念成刘yáo的比较多。且看他的表字:正礼,也与“猷”为至道的意思相通,因此跟钟繇一样,刘繇(yóu)为正解,刘繇(yáo)是古音也不能算错。

  流油似乎难听了点,有董太师的味道。

  周处,吴末晋初大将。山中除虎害,云间破心贼。

  除三害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励志故事,较少能听到有人念对周处(chǔ)的。周处字子隐,处、隐两字,都是居而不出的意思。

  张嶷,蜀汉大将,恩威安越巂,壮烈讨魏贼。

  绝大多数人都是从九嶷山认识的嶷字,便想当然的读作yí。且看他的表字:伯岐。《诗经·大雅·生民》:“克岐克嶷”,非常聪明啊非常聪明的意思,岐嶷同义,古往今来经学老师们一个个都提醒我们:此处嶷读作nì。

  既然知道出处,名字该念作张嶷(nì)就清楚了。

  蒋干:曹营说客,颜语盖江淮,演义变蠢材。

  念成蒋gàn的较多,不正确。

  干(gàn):树木的主要部分,引申为挺拔有力、一般事物的主体、担当负责等含义。

  干(gān):⑴盾牌,引申为保护、顶触冒犯、牵涉之意;⑵水边,引申为燥而无水、虚而无实之意。

  看一下他的表字:子翼。翼也有保护的意思,记得鸿门宴么,项庄“以身翼蔽沛公”。

  因此蒋干(gān)为正解。

  附论:卢植,字子干(gàn)。

  韦诞,字公将,曹魏书法家,恨善八分楷,悬题凌云台。相传钟繇从他墓里窃取了书法秘籍。

  诞的意思:⑴出生;⑵荒唐。

  将(jiāng):本意是两个:⑴引领、携带;⑵休养。

  将(jiàng):上⑴的专属引申意的异读音,率军、军衔。(另有一种说法,将帅最初同字,后来分化了。)

  分析可知,jiāng的第⑵个意思和诞的关联最为紧密,我们常说“休养生息”,“诞”约等于“生”,“将”约等于“休”。因此韦诞字公将(jiāng)。

  旁证:诸葛诞,字公休。

  附论:韦康,字元将(jiāng),是韦诞的哥哥,既能做到兄弟同字分排行,又能各自匹配含义,取名字有一套。

  最后来个高难度的。

  许子将,汝南人,长于明臧否,不可养人物,月旦评论天下知名。

  几乎每个人都会把他的姓字念成许子将(jiàng)。果真如此么?或许应该念jiāng?

  待我们仔细琢磨一番。

  首先来补充一下将这个字的意思。

  清代训诂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提到:将字的意思特别多,诗经里出现的就有八大类:“大也、送也、行也、养也、齐也、侧也、愿也、请也。”愿和请的使动含义,从将(jiāng)的引领、携带的含义引申出来,“读七羊反,故释为请也。”就是说,在这类含义里,“将”和“请”的声母相同,读作qiāng,意思是请、愿、劝,希望对方行动。

  李白名诗《将(qiāng)进酒》,是劝酒诗,濮存昕老师擅长朗诵,发音正确。

  许子将怎么念,要以名对字,看他的“将”字归属哪种字义了。然而难点在于,他的名也是需要辨正的。

  许子将名shào,这个字有写成邵的,有写成劭的,还有写成卲的。

  分别解释一下。

  邵:只用于地名和姓氏,不用作人名。

  卲:本意是高的意思,引申为大、远、广、美。如成语年高德卲。

  劭:劝勉的意思。劭农一词,由来已久,是劝农、鼓励农业生产的意思。

  后汉三国时期,shào是常用人名,如黄巾头领黃某、《人物志》作者刘某、东吴开国丞相孙某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泰山太守、著作家、《汉官议》和《风俗通义》的作者应某。

  在现在的书籍印刷里,邵卲劭三个字经常混淆。要区分这些人的名是劭还是卲,只能通过表字的联系了。

  应某在历代的记载里,表字写作仲远,名写作劭的较多,写作卲的较少。段玉裁特地在《说文解字注》的“劭”字一条中写道:“卲与劭相似,转写容有互伪者。如应仲远之名,当是卲字。”他的根据,正是字以表名。卲意思是高,对应远。劭意思是劝勉,不符。

  段玉裁的分析很对,然而他却犯了个前提错误:应仲远是错误的写法,正确的是应仲援。无论后世的书本记载多么丰富,也不会比出土的东汉《太尉刘宽碑》立碑下属应某人自己刻上去的姓名字准确。

  劭字为劝勉之意,与援字呼应,所以这个人名还得是应劭(字仲援)才对。

  那么回到许子将,要一举确定shào的字,和将的读音。把劭、卲、将的意思列出来配一配就知道了:他应该和同乡应劭同名。

  结论:许劭,字子将(qiāng)。劭:劝勉。将:劝请。

(本篇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247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