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文案 商丘短句(商丘文案短句)

商丘短句(商丘文案短句)

视频推荐

步骤/方法

浅言:商丘有着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劳动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战国时期,墨翟、庄周学派影响久远,至今仍是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西汉,有梁园文学即西汉文学之说,牧(乘)、邹(阳)、司马(相如)等名儒在睢阳(商丘)把赋文推向高峰。唐代崔曙、宋代张方平、明代沈鲤、清代侯方域、民国井俊起,新中国刘汉屏、任金义、刘秀森、尚起兴等文化人的著作,都具有较大影响。商丘戏曲和民间文艺的发展源远流长,明代已有昆曲,后演变成豫东梆子(建国后称为豫剧),直至今日豫东梆子仍是本县(市)当家剧种,清末民初,民间文艺发展很快,曲艺、唢呐、舞蹈、笙、笛、管、萧等在城乡很兴隆,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戏曲和民间文艺得以继承发展。

第一、文学创作 商丘文学创作有着战国、西汉、唐宋、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兴盛时期。战国墨家玄学派的创始人墨翟著有《墨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有《庄子》传世,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惠施遗有《惠子》。这是商丘出现的第一个文化高峰,汉代梁园文化开创赋文之先河,梁孝王广招天下名士,吟诗作赋,形成商丘文学创作的第二个兴盛时期,西晋唯物主义思想家杨泉著有《物理论》、《太元经》,唐代崔曙是中州著名作家,北宋年间,教育家戚同文善诗文,著有《孟诸集》20卷,子戚伦著《论思集》20卷。诗人石延年有《石曼卿诗集》,硕学名儒王洙,修《集韵》,校《史记》与《汉书》,编《国都会要》、《乡兵制度》、《祖宗故事》和《三朝经武圣略》、撰《大明堂记》,并著《易传》,文学家张方平著有诗文集《玉堂集》合《乐全集》。唐、宋文学创作,为本县(市)第三个兴盛时期。

河南商丘 三千多年的文明史 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民国年间,许多文人接受民主革命新思想.新文化。井俊起著《中州诗抄》、《说文臆解》,褚纪雯作《梦蝶庐诗稿》和《江浙纪游》.徐崇懋写《直人诗稿》,抒发爱国激情。谢明翰写新诗歌颂辛亥革命。20 至30年代,省立商丘中学(曾名省立三中、二中)教师裴劲霜和高中部学生赵寅宾等先后创办《铁血》杂志,成立驼铃文艺社,编辑出版《驼铃》月刊,传播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新思想新文化,并和封建文化、汉奸卖国文学作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在文化上翻了身新老知识分子投身笔耕,出现了本县文学艺术发展的新高潮。县文化馆先后创办《文艺演唱材料》,《歌声》、《民间文学》、《群众文艺》《业余文艺》.《工农兵文艺》.《商丘县文艺》。《工农兵演唱材料》、《写作楷模》、《雪苑》和《归德文艺》等刊物。在土地改革.互助合作、大跃进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等几个文化高潮时期,全县工农兵文学艺术爱好者每年创作诗歌、小说,评书、相声和散文等文艺作品数以万计,每年在本县办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数百篇。1980至1985年,本县刊物选载文艺作品3800篇。与此同时,产生了颇有名气的戏剧作者.电视连续剧作者.小说和民间故事作者等。他们于1984至1985年,在省以上报刊上发表文艺作品135篇。

青年曲艺作家和剧作家任金义,1972至1985 年,发表曲艺作品和剧本24篇(本)。1985 年发表了剧本《豆腐李招亲》。任金义1983年加人中国曲艺协会; 1984年,加人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小说与民间文学作家刘秀森,自1979至1985年发表小说和民间故事23篇。所作《小蜜桃》叙事诗《看瓜》、民间故事《王二帽垫子》等具有乡土气息时代特色,富有新意。业余作者尚起兴,自1980 年着手研究侯方城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连年构思试写,于1982年写成电视连续剧《香君恨》, 1989年拍摄,1990年4月播放,此外,还有本县籍在外地工作的作家、学者近百人,均有文艺作品发表.《光明日报》社高级编辑刘汉屛,除从事业务外还写有散文和诗等。

第二、戏曲商丘古城戏曲历史悠久,距今三千多年前,宋国筑城工人的劳动号子为“讴&34;汉代睢阳曲是春秋战国时期“讴”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了伴奏乐器小鼓,并且有了众和之声。北宋归德(商丘)升陪都为南京,此时南京经济繁荣,舟车交会,声伎之妙,冠于当时。据宋<王文正(王曾)笔录》记载:“宋城南抵汴渠五里,有东西二桥,舟车交会,民居繁伙,倡优杂户,厥类亦众,然率多鄙俚,为高之伶人所轻诮,每宴饮乐作,必效其朴野之态,以为戏玩,谓之‘河市乐’。”另据宋王巩《见闻近录》载“南京(商丘)去汴河五里河次为之河市....凡郡有宴设,必招河市乐人,故至今俳优日河市乐人者,由此也。”清《西陂类稿●枫香词》序中指出“商丘之南京也....妖童光妓自露台瓦市,而至乐府之流传,朝依声而文勾队于照壁堂上,善流虽远,遗响宜有。”这里勾队是指挥员上场,照壁堂是当时演出的场所(旧址今老南关)

历至崇祯年间(1573至1644),“南昆”流入商丘,商丘城内沈、宋、侯.叶、余刘、高、杨八大家贵族竞相建立自已的家乐(戏班)。以沈家戏班为佳。本县戏曲“老八班”均系昆曲班,演出的《盗佛手菊》>仍以曲牌体为主。

声明:文章为@历史浅言原创,版权所有,谢绝其他媒体、公众号、网站转载,欢迎留言、评论和转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2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