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诗词 2020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核心突破二,鉴赏古诗语言之炼字炼句炼篇

2020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核心突破二,鉴赏古诗语言之炼字炼句炼篇

视频推荐

步骤/方法

2020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核心突破二,鉴赏古诗语言之炼字炼句炼篇

核心突破二 鉴赏古诗语言

——因言得意,得意赏言

题点一 炼字

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一、炼实词

1.炼动词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词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炼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形容词是表现人(物、景)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因此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需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凝练含蓄,同时要特别注意两种情况: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1)请简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阔”字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阔”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七组十四个叠字,形象、细致而深入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为全词奠定了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十四个字中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蕴愁,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读来仿佛可以听到词人那迟缓沉重的足音。“寻”“觅”“冷”“清”“凄”“惨”“戚”,本是富有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词,把它们重叠起来,集中在一起,就更加强了它们的艺术效果。

3.炼特殊词

在诗词中,有一些字词与众不同,有特殊效果。

(1)色彩词。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儿,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儿,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中。

(2)数词。数词或有虚拟义,重夸张渲染;或有动词义,凸显动态。

请赏析《琵琶行》中“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半”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半”字写出了琵琶女在“千呼万唤”形势下一方面盛情难却,一方面又有几分羞涩、戒备的形态与心态,非常传神。

二、炼虚词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若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词的美的效果了。

阅读李煜《虞美人》词的上阕,然后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又”字表示多次,承接“何时了”,怕见“春花秋月”偏“东风”又吹,写出了词人的无奈与痛苦。

一、掌握鉴赏语言的角度与思路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放歌行二首(其一)

陈师道

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

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

 ①永巷:汉代幽禁宫女妃嫔的地方。②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指显贵人家的闺阁,即淑女入宫之前的住所。

“春风永巷闭娉婷”中的“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闭”,关。有如此芳容,却不受恩宠,反被深锁冷宫。②对比,“闭”的处境与明媚的“春光”形成反差。③表现了她处境的孤独寂寞冷清(或内心的凄凉悲苦)。④“闭”字与下文“长”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描述,形成照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

范成大

携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

岂是不能扃户坐,忍寒犹可忍饥难。

啼号升斗抵千金,冻雀饥鸦共一音。

劳汝以生令至此,悠悠大块,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迮:狭窄。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诗句赏析题,答题思路是“手法+诗意+情感”。

手法:“明朝”点明所写内容是作者想象,是虚写。“丹枫”表明时令是秋天,照应诗题中的“秋”字。很明显,这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手法。

诗意:“系钓舟”描写的是钓翁的生活,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的愿望。

情感:通过想象归隐后的生活,加上颈联“空许国”“只生愁”的铺垫,隐隐流露的是作者报国无门的无奈和苦恼。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

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 维

渭水自萦秦寒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①圣制:皇帝自己写的诗。蓬莱:唐大明宫。兴庆:兴庆宫,唐玄宗为诸王时以旧宅改建。阁道:这里指大明宫入曲江芙蓉园的复道。②宸游:皇帝出游。

本诗颈联历来为人所称颂,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通过描写雨中春树、人家和高大凤阙,烘托渲染了一种祥瑞的气氛,表达了对盛唐的热爱和赞叹之情。②衬托。春雨之下的春树、人家和宫阙互相映衬,更显出帝都的阔大、壮观和昌盛。③呼应题目“雨中春望”,也透露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做铺垫。④对仗工整。“云里帝城”与“雨中春树”相对,点明了春雨天气;“双凤阙”与“万人家”相对,写出了皇城与百姓房屋都处于春雨的润泽中,表现了当时政通人和的社会状况。

1.赏析句子的答题步骤

(1)解释该句的含意,写出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2.赏析句子的答题关键

第一,准确、全面地判断表达技巧

赏析句子题既然是以赏析表达技巧为主的暗考题,首要的一步就是要准确、全面地判断它所使用的表达技巧。

(1)准确

要做到准确,首先必须要理解每种艺术技巧的个性用途;其次,要将读懂诗句和把握诗句的内容实质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前者是知识储备问题,下面重点说说后者。对于判断表达技巧来说,读懂诗句内容关键是要看其表达方式,不少考生未能准确判断的原因是未能判断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所给句子是描写句,自然离不开描写技巧;如是抒情句,自然离不开抒情技巧,就不能用描写技巧分析。其次看诗句的写作对象,即看它是写景的、写人的、叙事的,还是抒情的,要善于根据写作对象去判断“判断”的方向。

(2)全面

要做到全面,就要学会多角度分析。因为诗歌内容是相互联系的,考虑句子的技巧,既要考虑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也要考虑结构技巧。例如陆游《秋兴》一诗尾联“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从描写方法看,运用的是虚写;从表现手法看,运用的是想象;从抒情方式看,运用的是寓情于景;从位置结构看,运用的是以景结情。不过,多角度分析以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为优先考虑角度。

下面附带说一下应特别注意古诗的结尾艺术的判断。因为赏句题多赏的是诗歌的尾部,因此,要对其结尾艺术有所了解。

①从表达方式看结尾技巧。主要有以描写、抒情、议论作结三种方式,重点是以描写作结。以描写作结主要有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三种,其中古人用得最多的是以景作结。它是一种特殊的情景交融,特殊在哪儿?它一定在结尾,它要求最后一句写景,还要保证倒数第二句一定不能写景,否则就是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

②从修辞手法看结尾技巧。主要有比喻作结、以典作结、双关作结、对比作结、疑问作结。下面重点谈谈“疑问作结”。它又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疑而问,它很常见;二是无疑却问(反问);三是明知故问(故为设问)。

③从表现手法看结尾技巧。主要有反衬作结、虚笔作结、以理作结等。

第二,全面、具体地分析表达效果

分析表达效果是赏析句子的最后环节,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一般而言,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写景、造情、达情。具体到诗歌中的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同时联系全文。

(1)全面分析

要有全面分析的意识,既要从内容角度,更要从情感角度考虑。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小角度:

①内容、主旨角度。看它在塑造形象上是否具体、鲜明、生动,是否有利于主旨表达。

②思想感情角度。看它对思想表达是否突出、深化、升华,对情感表达是否含蓄、强烈、丰富。

③技巧自身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能拓宽诗境,表意更为深广等。

④位置角度。“效果”就是作用,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就有所不同。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

(2)具体分析

所谓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能否结合文本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是评判赏析是否上乘的重要标准。

题点三 炼篇(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在此有必要提醒考生的是,我们往往给某些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位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一种风格。我们在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时,还是应当就诗论诗。

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豪放词的语言绝不婉约,而婉约词的语言绝不豪放。因此我们在鉴赏诗词的语言风格时,难免会用到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语言风格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清新、朴素、平实、华丽、幽默、活泼、庄重、简洁、精练、生动、含蓄、明快、通俗、自然、浅显等。

请判定下列诗句的语言风格。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豪迈奔放)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婉约细腻)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朴素自然)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沉郁顿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 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形象。

1.整体品味。不追求对个别词句的赏析而是要体悟全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2.了解相关知识。关于语言风格的种类,古人的一些鉴赏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现成的“套话”——术语,如平实、质朴、华丽、冷峻、飘逸等。

3.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要脱离诗歌的主旨去空谈语言风格。

4.多角度体会。诗人的遣词造句特点、色彩、境界、情味、绘景描物写人的习惯……从不同的角度,我们会给出不同的评价。

2020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核心突破二,鉴赏古诗语言之炼字炼句炼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2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