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名句大全 名句诵典: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名句诵典: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视频推荐

步骤/方法

名句诵典: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人间词话

北宋优秀的词人实在太多了,相比之下,南宋要显得黯淡很多,而姜夔正是南宋词坛上那抹令人无法忽略的亮色,他的清空之风与同时代辛弃疾的豪放之气,共同撑起了宋词最后的绚烂。

这首《扬州慢》正是姜夔最重要的代表作,其词作中的清远与空灵,很像他那颗漂泊的心,大概他的生命里也始终有一个无法抵达的梦吧。

而此刻他用自己手中清灵的笔,书写着扬州的繁华与悲凉,描摹着他所看到的扬州和他梦里的扬州。

他是在一个冬日的清晨来到这里的,迎接他的不只是初晴的夜雪,还有被战争洗劫后的空城。金兵踏过南宋的土地,美丽的扬州再也不复昨日的繁华。

此时他心里一定是疼的,所以苦苦地问桥边红药,年年为谁生?

一直觉得,词中最美的句子便是“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动与静,在这一瞬间,被他写到极致。此刻,我们仿佛能看到词人在萧索的景致里徘徊,曾经的二十四桥仍在,俯首可见波心荡漾,抬头唯有悬悬冷月,静默无声。

现实残酷,令人几多悲叹;回忆美妙,却是深情难赋。

有什么办法呢?他不是武将,甚至终生未曾及第,这样的一介文人也只能将心底的爱国情思寄予抚今追昔的感叹里。

文史拾遗

黍离之悲

《黍离》是《诗经》中的一首国风,历来被认为是哀悼故国的代表之作,成语“黍离之悲”由此而来。“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如向秀《思旧赋》:“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即取国破家亡之意。

淮左名都

淮左名都即扬州。宋朝时一级行政区划为“路”,扬州则位于淮南东路,同时又是淮南东路的名都,淮南东路又称淮左,所以扬州称为淮左名都。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相当繁华的状态。又因历朝历代歌咏扬州月的诗歌很多,扬州又有“月亮城”的美称,如徐凝的《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再如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胡马窥江

扬州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南宋国力衰弱,在建炎三年(1129年),金人攻占徐州,同时派骑兵突袭扬州,企图活捉宋高宗。宋高宗仓皇出逃,城中大乱。金兵进城后烧杀抢掠,使扬州毁于蛮夷之手。这一次“胡马窥江”发生在姜夔出生之前。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亲自率兵南下,扬州再次遭遇战火,扬州人再尝战乱之苦。这次“胡马窥江”发生在姜夔出生之后。

这两次“胡马窥江”,是民族的灾难和耻辱,在提醒国人铭记国耻的同时,也给后代文人提供了文学素材。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是扬州名胜,周围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是文人吟诗、歌伎吟唱的佳地。《扬州鼓吹词序》载:“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相传唐代时有二十四位歌女曾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歌女献花给杜牧,并请杜牧赋诗。也有人说是源于隋炀帝,二十四桥之命就是隋炀帝依歌女的数目而改,但无从稽考,只能留给后人遐想。这美丽的桥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来此吟诵。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思乡之情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1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