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描写竹石的句子 描写石竹的文案

描写竹石的句子 描写石竹的文案

作者:詹丹,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中的一员,他的诗歌写作和他的书法一样,有着奇特的艺术特色,这种艺术特色在题诗《竹石》的第一句中得到了突出体现,为便于讨论,作者首先引用整首诗如下:

坚持青山不放松,原始的根在破碎的岩石中。千磨万击仍然坚强,任凭东、西、北、南的风。

人们普遍认为,第一句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是正确的,而且由于其形象强烈,后来被引用为各种场合的名句。问题是,这句话为什么能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难道仅仅因为它处于第一句第一个声音的位置,就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显然,我们不能这样想。其实这里的关键是,第一句话就显得无脑,当主角没有解释的时候,突然抛出一个执着而坚定的动作,这就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悬念,再加上对《青山》的“坚持”,但与之联想到的主角其实是竹子,这与青山并不匹配,所以人们在原有关于动作悬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主客不对称感。我们当然可以把"断言"看作是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而且由于它是拟人化的而不是隐喻的,它只描述了一个动作,而没有给出行为者的名字,这样,由于主体的缺席,就有了一种隐含的召唤结构,召唤着作家甚至读者进入一种与描述对象感同身受的体验。

描写竹石的句子 描写石竹的文案(图5)

相对而言,第二句《原在破岩中的根》,是让奇点的描写回归平淡,通过更写实的笔触,将第一句的悬念打消,加以说明。在第一句中,不仅将咬人的拟人化修辞用现实的根来代替,使想象中的人回到现实的事物中,而且,既穿越了漫长的时间又占据了巨大的空间青山,也被碎石所取代。换句话说,开始的那种放飞的想象,那种坚强的意志力所揭示的咬人,是建立在第二句现实的根自然现象的基础上的。破岩一词中的破岩一词可以理解为形容词,因为根总是长在岩石的缝隙中,但也可以理解为动词,它是根的巨大力量,从岩石中挤出缝隙,深深地插入,最后竹根和岩石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啪的一声咬合在一起。

如果说竹子扎根的岩石是它赖以依托、咬合、甚至融合的对象,那么竹子周围也有对立的对象与之抗衡,第三句话"千磨万击犹强"讲的是恶劣环境下的自保与韧性。一方面,竹子本身的韧性可以应付千磨万击,另一方面,由于从山石和青山中获得的支撑,打击不能使竹子屈服或萎靡不振。在这里,作者再次为读者触发了一个悬念,让读者陷入困惑,因为它与第一句话非常相似。在描述千磨万击时,也没有对动作主体的叙述。

而在最后一句《任二东西南北风》中,第三句的悬念也基本被打消了,因为在这里,作者解释说,在山上,竹子的主角千磨万打,主要是东西南北风,可能有飞沙走石或雨雪冰雹等带来的风。但是这两句话,不仅仅是悬念和解释之间的简单关系,而且,在对象的呈现或视角上也有深刻的变化。当竹子经历过千磨万击之后,就有了对竹子自身素质的检讨或自查的《依然坚强》,仿佛在经历中得到了印证,于是目光从竹子本身到外界,再到另一端,《仁儿》不仅极度鄙视对方,而且还带着相当挑战的天性,仿佛在说,既然《我》经历过千磨万击依然如此坚强,那么《仁儿》有什么招数就尝试着用它。如果这种理解大致正确,前一句看似自省,其实应该是给对方的示范。

总的来说,虽然作者以竹子和山石为主要描写对象,但正是在第一句中,青山这个相对崇高的名字的介绍,结语句带出了开阔的东西南北走向,这使得这首可能一直比较局促的诗有了相对开阔的意境。纵使东西南北的方位,呈现为风的存在,竹的对立面,也不仅是它所倚赖的青山,而是逆风所在的开阔天地,将竹带到了广阔而崇高的天地。

因为是题诗,也有人从诗与画的关系来分析其结构特征:

这首诗的前两句说明了画面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和一个部分,表现了绘画的形状。最后两句,“一千次磨难和一百万次打击仍然强烈,让你东西南北风”是画笔不能画的内容,这两句揭示了绘画的“上帝”。这“上帝”也是作者绘画和诗歌的主要目的。

虽然这种分析意在揭示诗与画之间的异同或异同所造成的互补性,但仔细推敲后发现其结论有待完善。

开篇,大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了“挥动手中的五弦容易,难观洪鸿归来”的著名观点,似乎给画中表达的“上帝”留下了一个有待克服的问题,也启发了诗人从写作的角度来弥补画中可能存在的不足。然而,也理所当然地认为,绘画只是在“上帝”的表达上无能为力,但在“形式”的表达上却能显示出它的威力,没有任何障碍。

再者,即使画面表现的是一种竹子在岩石上的支撑,诸如断言等拟人化的手法,其实已经将画面中的形的方位改成了神,而千击、东西南北风等量词的运用,位置的叠加,似乎又让人看到了具体的形。换句话说,诗意的表达是在对形式的描述中,它使人们感受到上帝,而在上帝的表达中,它也使人们想到形式。在语言的充分呈现魅力中,它也使人们清楚地看到绘画内在艺术特征的超越。(詹丹)

来源:光明网-文学评论频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146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