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让博士学霸念念不忘的导师金句(上)

让博士学霸念念不忘的导师金句(上)

视频推荐

步骤/方法

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学弟学妹们,都是妥妥的学霸。

想知道学霸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吗?

喝它流量的人珍惜它的来源,当他们学习它时,他们读了我的老师。

想不想听听他们与导师的故事?

导师说他们不能忘记的一件事是什么?

好奇宝宝们别着急,小程为你揭秘。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独立工作。"

2013年博士研究生,造船学院,鲁豫

工程人励志文案短句-工程文案短句(图9)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在工作岗位上成为独立的人"导师胡安康教授的期望激励着我继续成长。

人物介绍:曾获国家奖学金、万邦社会奖学金、黑龙江省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多项荣誉;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JCR二区SCI期刊2篇,JCR三区SCI期刊1篇,EI期刊1篇;参加2016-OMAE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

在我风雨飘摇的研究生生涯中,我心中一直有梦想,幸运的是,我有一个了解我、理解我的导师。

我开始读博士的那一天,恍如昨日。三年来,我从胡老师培养特色的理念中获益匪浅。在我读博士的早期,一个公式、一个程序、一份文件可能会让我彻夜难眠,无数次让我想放弃。但当我想起老师的那句:“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在工作岗位上成为独立的人”时,我怎么敢轻易辜负那份理解。虽然错过了星夜,但转角遇到的是明天的成功;反反复复,跌宕起伏,这一路感觉就像是在爬山,不知道前面还有多少路,只知道山转弯,它的路很远。

《SCI》是很多医生又爱又恨的一种存在,一开始有多害怕,论文发表后就会有多开心,依稀记得第一次投稿SCI期刊的紧张和兴奋,那时候每天早上醒来都会刷新自己的邮件列表,直到收到确认收录的回复,心里的石头才终于落地。不得不说,正是胡女士的国际横向前沿视野为我的论文写作把握了正确的方向,她深厚的学术造诣为我的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胡老师严谨勤奋的书香风格深深感染着她的每一个学生,“独立负责”的教导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一直以来,我都努力按照老师的教导对待生活,在逆境中努力抓住希望之火,寻求突破。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多年的点点滴滴、脚踏实地的积累,终于让我从稿件中文翻译进步到《徒手英文》写作;论文也从最初的双大修到大修小修,从影响因子逐渐增加到期刊决策。这一路,虽然艰辛,但更多的是导师的感恩。因为我的进步和成绩,无不凝聚着导师的心血。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习时光,锻炼了我开拓新领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塑造了我简单、稳重、勇敢、创新的性格,提高了我的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感谢这段师生缘分,感谢所有老师为此付出的一切。

''要追随前人的脚步,但不跟随,我们必须做自己创新的事情''

张国伟,航空建设学院2013级博士生

工程人励志文案短句-工程文案短句(图22)

我的导师杨再林教授的话是我的科研指南。

人物介绍:曾获航空建设学院学术之星称号、周培元力学竞赛二等奖等,发表SCI(JCR 2区)论文4篇,软件著作权2项。

我的导师杨再林教授经常跟我说,博士生一定要有科研创新的能力,一个人要想把科研做好,就必须静下心来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的研究领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自觉性,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深入细致地思考,然后摸索总结出好的方法。其次,他必须勇于创新和突破,这样才能有新的成果,继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杨老师平日里很忙,经常加班,但他总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解决我的疑惑。"你要多和我沟通,让我知道你在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你一定要主动找我,不要等我找你。"

发表论文是博士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我的研究方向涉及到跨学科的研究,所以在期刊的选择上要下功夫,这个时候导师的建议和指导就很重要了,还记得我第二次论文投稿的时候,被杂志社拒绝了,当时瞬间觉得自己做的不好,想着可能要换期刊投递,但是导师建议我修改一下再投递。最后文章成功录用,这就有我后续的成果了。

学海无涯。分子动力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我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瓶颈。"多参加学术会议就好,多看看别人在做什么,做学术不能盲目""做学术要严谨,不能有一点马虎""遇到学术困惑时,不要一个人钻牛角尖,多和老师交流,听取大家的意见大有裨益"......老师的这些教诲和叮嘱,让我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进步很快,受益匪浅。

无论是发表论文还是做科研,都是一场心灵的长途跋涉,在这期间,我有过失落,也有过怀疑,但我明白,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科研之路并不孤单,导师的指点和指导,弟子的指点和鼓励,朋友家人的支持和陪伴,都是我坚强的后盾,给我前进的力量,战胜一切阻碍。今后,我将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的建议和指导,砥砺前行。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自动化学院2013年博士研究生,徐振龙

工程人励志文案短句-工程文案短句(图34)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我的导师李旭友教授的教诲是我一生的信条。

刚开始研究的时候,我常常感到失落,当时我的导师李旭友教授鼓励我大胆思考,不要畏手畏脚,李先生说:“对不对不是我说了算,是评审者说了算”,这句话极大地鼓励了我敢于想象和尝试。

在博一,我有了新的想法,但当时不自信,不敢在实践中验证,一想到导师的鼓励,我就有了勇气,于是我在课余时间反复查资料,偷偷做模拟,写论文,大胆投,出乎意料的是,论文一个月后就被录用了,上学期我成了实验室第一个在博一发表论文的博士。当我拿着版权转让协议请导师签字时,导师也很高兴,如果没有导师的鼓励和指导,我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其实我不聪明,天赋不高,基础也薄弱,但我坚信勤能补拙,如果你效率低,多花点时间,多下功夫,最后,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刚开始课题研究时,由于我基础薄弱,连很多基本原理都不懂,无法开始正式研究,和其他同学差距很大。那段时间,我很失落无助,陷入了很消极的情绪中。但我突然想起老师说过的"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教诲,既然基础差,那就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积累基础知识。磨刀不误砍柴工,基础打牢,才能走得更快更远。老师的教诲还在耳边,家人期盼的目光还在眼前。我不能允许自己长期陷入负面情绪中,所以,我痛定思痛,迅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去图书馆借了很多专业书籍,一本一本看,终于在一个月内把所有的知识都看完了,这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首4年的博士生涯,我能顺利毕业,取得这么多成就,离不开导师的谆谆教诲,他鼓励我大胆证明,他鞭策我投身科研,一路上,我无畏,因为志向遥远;一路上,我砥砺前行,因为心中有信仰;一路上,我踏实,因为导师与我同在。

走过黑暗的岁月,我也感到迷茫,但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前进的脚步;跨过山川海洋,我也感到孤独,但因为有老师的指引,就没有理由停下前进的脚步。

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我将永远铭记老师的教诲,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在更广阔的天地做出成绩,回馈老师,回馈母校,回馈社会。

"从无到有是进步,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则是更大的进步。"

2014年,聂伟,信息与通信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工程人励志文案短句-工程文案短句(图47)

从无到有是进步,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是更大的进步导师李一冰教授的话让我努力又幸运。

回想起我刚加入李先生的日子,其实有点“痛苦”,当时在我本科毕业设计阶段,李先生要求我每周读一些高水平的文献,并挑出最有价值的一篇与他讨论,有时还要进行模拟验证,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虽然当时我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现在回想起来,正是李老师每周一次的考察帮助我掌握了阅读文献的方法,激发了我的科研兴趣,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为我后来的博士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博士阶段后,论文写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起初,我对写文章有点胆怯。但李老师总是鼓励我说:"文章修改得很慢。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有更多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你才能使你的研究更加严谨和准确。从无到有,一篇文章是一种进步;如果你发现一个问题,然后解决它,你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从无到有就是进步,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才是更大的进步"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尝试写论文,终于在博士一年级提交了第一篇论文,一个多月后,我终于等到了回复,却被20多条评论惊呆了,满脑子都是被拒绝的担忧,这时,是李老师给了我一剂定心丸。他说:"既然有修改的机会,说明文章的创新性得到了认可,但在细节上还存在不足"在老师的引导下,我慢慢静下心来,和老师讨论审稿人的意见和文章的问题,修改、退回、修改、退回......经过四个多月、五次拒绝,我的第一篇论文终于被接受了,第一次提交论文的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是可喜的。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迅速成长,读博士二年级时,已先后发表SCI论文6篇。

李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向国际一流的学术水平看齐,每学期以李老师组织的模拟国际会议的形式用英语授课,在老师的支持下,我参加了两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在第十三届IEEEICSP大会上担任分会主席,得益于日常的实践和积累,我顺利完成了全程英语主持的任务,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如今,我即将毕业,在这四年里,我能成长的如此之快,离不开李老师的悉心教导,也离不开实验室同学的帮助和支持,我想,即使科研之路坎坷坎坷,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总能到达梦想的彼岸。

''我是科学研究的先驱,就像你一样。''

徐会强,核科学学院2013级博士生

工程人励志文案短句-工程文案短句(图59)

我是科研道路上的开拓者,就像你一样我的导师孙忠宁教授的话激励着我在科研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人物介绍: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二区期刊1篇,四区检索2篇;发表EI论文5篇:《化工学报》2篇,《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核动力工程》、《原子能科学与技术》各1篇。

我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在大学9年里学会了如何用心做好科研;我是许慧强,一个正在为梦想和未来筑路的博士生。

九年前,我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想在这个偌大的校园里崭露头角,因为心中的这份干劲,我也有了学习的动力,经过不断的努力,我获得了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机会,开始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在选择是否继续深造的十字路口,我犹豫了,因为我知道,此时的决定会影响我未来的职业方向。最终,我决定在核动力装置研究所师从孙忠宁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在这四年的学习中,孙先生既是我的指导者,也是我的同事。在每一篇学术论文的草稿上,孙先生都有详细的评论和严谨的建议;在每一次实验中,孙先生都亲切地督促和密切关注。孙先生曾说:"我和你一样是科研道路上的先锋。在科学面前,师生应该是平等的,互相监督,互相交流,才能找到寻求真理的正确途径",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对我来说一直是温暖和鼓励的,使我能够自信地面对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

读博不吃苦是不行的,攻关不吃苦是不行的,还记得在进行冷凝传热研究的实验时,恰逢深冬,每天10个小时的室外实验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也给实验带来了障碍,温度降低导致仪器测量精度下降,实验管线堵塞。为了获得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导师带领我们对仪器和管线进行了加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利用反复实验得到的数据和现象,共发表SCI论文3篇,EI论文5篇,其中2篇还被CNKI数据库选为高引用文章。

宝剑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总结我一路走来的博士生活,我认为能吃苦、肯吃苦是当医生的必要条件。每一次脚踏实地的学习都锻炼了我顽强的意志;每一次导师的建议都陪伴我度过了科研的难关。正如孙老师所说,即使前路充满荆棘,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一定会一往无前!

听了各位博士生和导师的故事,你是否也记得你和老师的故事,或者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让你印象深刻,教了你很多,一起在评论区和小伙伴们聊聊吧!

策划:霍萍

文案:添天 芳蕊

美编:李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11745-0.html